總體部開設“紅色記憶”欄目 感悟“紅色精神” 彰顯“紅色力量”
文章來源:總體部工會 | 發布時間:2018-05-24 | 【打印】 【關閉】
中國革命的歷史,是一部中國人民的偉大抗爭史,也是中國共產黨的成長史,它“不是從勝利走向勝利的,而是從慘敗走向勝利的”。
毛澤東說“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這段歷史有太多值得我們吸收的正能量。從今天起,總體部公眾號將開設“紅色記憶”欄目,講述我們黨在各個時期的經典故事,讓我們在感悟紅色精神中,不忘初心,繼續前進!
紅軍長征勝利結束至今已80多年了,然而對于中國工農紅軍這一悲壯的史詩般的壯舉,人們依然充滿著好奇,并不斷地重復地追問著同一個問題:是什么力量支撐和激勵他們戰勝了常人難以想象的艱難困苦?1938年4月,張聞天在陜北公學的演講中說:“原因就在于中國共產黨在這次長征中充分地表現出了她為了自己的理想而犧牲奮斗與堅持到底的精神……我們那時只有一個思想,就是無論如何要克服這些困難,要為自己的理想奮斗到底。”這里實際上已經回答了人們的疑慮,支撐中國工農紅軍的力量,就是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精神。
理想信念到底蘊藏了怎樣的力量?我們不妨一起重溫那段令無數人感動不已的歷史,深切地感受理想信念所展現的無窮力量。
理想信念的力量凝聚了互助團結的精神
法國杰出的軍事家拿破侖說過一句名言:一頭獅子帶領的部隊可以叫獅軍,而一頭馴鹿帶領的獅軍,決不可能再是獅軍。紅軍長征開拓前進的戰斗力源自何處,這句名言昭示的道理再明確不過了。紅軍指揮員身先士卒的腳印,把團結互助的精神凝結在一起,把集體的力量串連在一起,使整個部隊彌漫著濃郁的理想主義和英雄主義氛圍。
那么,他們又是靠什么凝聚在一起、團結在一起的呢?靠的是理想信念的力量。紅軍將士是一個有著共同信念、為著共同事業而奮斗的命運共同體。正是因為有著這樣的共同點,當他們處在最危急時刻,遇到巨大困難時,總是把生的希望讓給別人,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
紅三軍團司務長謝方祠回憶說,他的連隊9名炊事員都倒在了長征路上,其中5人是在草地餓死的。過草地時,毛澤東和十幾個戰士拉著一根繩子前行,他幽默地說:“大家都是一根繩上的‘螞蚱’,我們的力量就要這樣擰成一根繩。”
紅軍總司令朱德總是“命令”戰士們把可能有毒的野草先煮給他吃,然后再發通知讓戰士們吃。就這樣,通過相互的感染、傳遞,團結互助在長征隊伍中蔚然成風。于是,一袋干糧、一口炒面、一把野菜、一只有力的手臂、一次拉馬尾巴的機會,都可能給絕境中的一個或一支紅軍帶來生存的機會和前進的動力。千百個這樣的故事匯合成長征精神的洪流,形成了紅軍拖不垮、打不散的強大凝聚力。
也正是由于有著共同的理想信念,當張國燾企圖分裂黨和紅軍時,紅一、紅二、紅四方面軍的廣大指戰員,進行了堅決的斗爭,阻止了張國燾分裂主義,爭取并實現了黨和紅軍的統一。可以說,如果沒有全黨全軍這種統一團結,就沒有紅軍三大主力的大會師,就沒有長征的勝利。陳云在談到紅軍長征勝利原因時,說的第一個原因是“紅軍兵心團結”。團結就是力量,團結就是勝利,團結起來就沒有戰勝不了的困難。紅軍的團結一心中含著理想信念的能動性價值,是克敵制勝的一個法寶,也是事業永葆生機的永恒的主題。
(摘自: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