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2019年中科院年度人物和年度團隊發布會心得體會
文章來源: | 發布時間:2020-01-16 | 【打印】 【關閉】
2019中科院年度人物和年度團隊發布會觀后感
通過此次活動,讓我更加體會到了科學的魅力。什么是科學?
科學就是敢于創新,就是張敬杰老師為解決我國固體浮力材料受制約問題而潛心研究二十余載,使得我國成為世界上為數不多的具備從生產核心原材料到構件加工的全鏈條固體浮力材料開發能力的國家;就是黃仕強老師刻苦鉆研,解密肌肉衰老等退行性疾病的機理,探索肌肉再生的奧秘,為人類健康貢獻力量。
科學就是勇當先鋒,就是陳和生院士在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發展陷入困境之時,臨危受命,對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改造,使其成為國際上最先進的雙環對撞機之一,為我國在物理研究領域的國際領先地位奠定了堅實基礎;就是楊國偉老師在中國高速列車自主創新聯合行動計劃項目啟動之時,帶領團隊從無到有,艱苦奮斗,一路向前,成為我國高速列車空氣動力學研究的引領者。
科學就是感動人心,就是孟憲紅老師懷揣夢想,不忘初心,為呵護“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為服務絲綢之路經濟帶生態文明建設,為區域生態安全和可持續發展提供技術支撐和決策支持;就是李世英老師八年來扎根新疆。是李世英老師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八年,是胸懷祖國、青春永駐邊疆的八年。
科學就是團隊協作,就是國家天文臺“中國天眼”FAST團隊經過不懈努力,實現望遠鏡系統集成,完成功能性調試任務,并在兩年時間內完成了各專業組驗收。就是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深海探測技術研究團隊富有激情、充滿活力和創造力,以敢闖敢試的拼搏精神、無畏艱辛的奉獻精神、開拓進取的創新精神,展示了新時代青年科技工作者應有的風采。
2019年中國科學院年度人物和年度團隊發布會視頻觀后感
牛海行
2020年1月9號下午,我在科學網收看了2019年度中國科學院年度人物和年度團隊發布會視頻直播,整場發布會看下來,中國科學院的研究人員在2019年取得的重大創新成果讓我為之感到無比敬佩和自豪——首顆空間引力波探測技術實驗室衛星“太極一號”在軌測試、阿爾茨海默氏癥新藥“九期一”上市、首臺國產碳離子治療系統批準注冊上市……在這些創新成果的背后,是一群把個人理想和追求主動融入到祖國發展和民族復興偉業的追夢人。
為貫徹落實中辦、國辦印發的《關于進一步弘揚科學家精神 加強作風和學風建設的意見》,大力弘揚新時代科學家精神,樹立良好作風學風,中國科學院組織評選“2019年中國科學院年度人物和年度團隊”,集中展示新時代中國科學院涌現出的先進典型,發揮身邊人身邊事的示范帶動作用引導全院職工把愛國之情、報國之志融入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偉大事業中。經評選,張敬杰等8個個人和團隊獲得2019年“中國科學院年度人物和年度團隊”稱號。
在所有的團隊和個人當中,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的黃仕強研究員。黃仕強研究員出生在新加坡,在美國留學了十年,但是從未忘本,他從未忘記祖父和父母從小灌輸給他的“飲水思源”的理念和教誨。身在海外,情系祖國,盡管在國外打拼多年,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哈佛大學已經成功組建過自己的科研團隊,科研生活已經走上了軌道,但是他仍然選擇回國,為祖國的科學研究事業奉獻自己的力量。2017年,黃仕強博士回國加入了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致力于研究肌肉干細胞的代謝:運動代謝如何激活肌肉干細胞;如何抵抗糖尿病;如何逆轉肌肉干細胞衰減的趨勢。他的研究有望在未來協助對抗老年退行性疾病,這對全人類都將是一個巨大的福音。面對中國即將步入人口老齡化社會的現實狀況,他和他的團隊立志刻苦鉆研,解密肌肉衰老等退行性疾病的機理,探索肌肉再生的奧秘,為人類健康貢獻力量。
黃仕強研究員的故事,讓我不僅僅大感敬佩,更激發起了我向他學習的欲望。從黃仕強研究員的故事中,我學到了為國奉獻的無私精神,也學到了立志當高遠的高尚情操。在以后的學習研究生活當中,我一定牢記:做一個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為全世界、全人類的進步貢獻自己的全部力量,哪怕我的力量微不足道,但是也要貢獻正面的積極的力量,決不給國家和社會拖后腿!
“2019 年中國科學院年度人物和年度團隊”發布會觀后感
彭媛媛
在不忘初心、追逐祖國復興之夢的道路上,中國科學院有一批批
優秀的科研工作者和科研團隊攻堅克難、砥礪前行,用知識和汗水創造出了一個又一個奇跡,他們值得我們敬仰并堅定追隨。
2019 年1 月9 日,我通過網絡直播觀看了“2019 年中國科學院年度人物和年度團隊”發布會。中國天眼FAST 團隊扎根大山深處,從無到有建立了具有中國自主知識產權、世界最大單口徑、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中科院理化技術研究所張敬杰勇挑大梁,研制出國產化的固體浮力材料,一舉打破發達國家的技術壟斷,提高了我國潛水器的自主保障能力;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李世英積極響應援疆號召,用自己的一片赤誠之心為祖國邊疆的建設添磚加瓦……這些科學家們在科研道路中堅持不懈地向前摸索,在摘獲果實之時又不留余力地應用在方方面面,造福人民也極大提升了祖國的綜合實力。
同為中國科學院的一名科研工作者,在了解年度人物和年度團隊的事跡后,深受觸動。我們有幸加入這個平臺,可以用自己的努力大展伸手實現人生價值,但我們更應該自覺傳承科學家們的大國情懷,弘揚科學家精神,只爭朝夕,不負韶華,為祖國實現世界科技強國獻力!
2019 年中國科學院年度人物和年度團隊發布會觀后感
宋蟬
2020年1月9日下午,“弘揚科學家精神 做新時代追夢人”—2019年中國科學院年度人物和年度團隊發布會在中國科學院大學禮堂舉行,最終有六個個人、兩個團隊榮獲2019中國科學院年度人物和年度團隊。我自行觀看了發布會的直播,了解了他們的事跡,同時我也對他們產生了深深的敬意。
榮獲2019中國科學院年度人物的六人當中,分別有兩名年度創新人物,兩名年度先鋒人物,兩名年度感動人物。他們始終砥礪奮進在科技創新的道路上,創造出了一項項驕人的原創性成就,為了祖國繁榮富強,民族偉大復興做出了突出的貢獻;他們以國家需求為己任,用共產黨員的黨性承擔起強中華民族的重任,矢志奮斗,不負人民;他們始終無問東西,執著前行,誓干驚天動地事,甘做隱姓埋名人。我們首先應該對他們表示深深的敬意,其次要努力向他們學習,學習他們這種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默默無聞,甘于奉獻等的精神。此外,還有兩個團隊獲得2019年中國科學院年度團隊,也讓我更深刻地意識到了團隊合作的力量。
身為中國科學院大學的一名學子,我的專業是網絡空間安全,在如今的信息化時代,信息安全在一定程度上也關乎著國家的安全,是非常重要的一項工作。在今后的科研道路上,我會始終牢記各位前輩們的精神,增強自主創新意識,竭盡所能,勇于奉獻,努力踐行和弘揚科學家精神,努力在自己的科研中取得進步和突破。
觀看2019年中國科學院年度人物和年度團隊發布會學習心得
王文碩
經過長期不斷的努力,我們走入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新時代,這個時代,國富民強,山河無恙,我們中國能夠自信的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推動社會進步的一個巨大力量,就是科學的發展和科技進步,科學發展和科技進步的承載者就是科學家,如錢學森、南仁東等老一輩科學家為了祖國科技的進步,他們有的毅然放棄國外優厚的待遇,有的扎根山區二十余年,他們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可謂國士無雙,而這一次發布會,科學家的科學精神對我觸動很大。
通過這次觀看學習,對于新時代的科學精神:愛國,創新,求實,奉獻,協同,育人,我有了更深入的學習和理解。此次獲獎團隊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還是來自國家天文臺的中國天眼FAST團隊,雖然團隊代表老師講話不多,但是我能夠充分體會到他們的付出與努力,首先,他們扎根貴州二十余年,這種淡泊名利,無私奉獻,不計較個人得失的高尚品質代表了中國科學家的底色,還有,以南仁東院士為代表的FAST團隊敢為世界先,勇擔科學重任的品格也充分展現了中國科學家胸懷祖國,家國天下的責任感,還有,團隊精誠合作探索蒼穹宇宙正是科學精神中大力協同的體現,是的,他們是中國科學家的代表,他們也是時代的追夢人。
開學典禮時,院長的講話記憶猶新,院長說,國有疑難可問誰,強國一代有我在,在這個新時代中,無論我身處何處,在何崗位,都不會忘記中國科學家們的可貴的科學精神,求真務實,我會以此激勵自己,即使在平凡的崗位上,也要做好本職工作,爭取為社會和祖國做出自己的貢獻。
觀看2019年中國科學院年度人物和年度團隊發布會學習心得
張克明
作為一名青年學子,觀看了“弘揚科學家精神·做新時代追夢人”——2019中科院年度人物和年度團隊發布會,學習到了新時代中國科學院涌現出的先進典型的優秀事跡。祖國的富強離不開科學院人的腳踏實地,吃苦耐勞,艱苦奮斗。FAST團隊傳承著南仁東老先生的高尚情操和嚴謹作風,黃仕強研究院放棄國外優越條件回到祖國的懷抱,李世英老師五次援疆延期,都是老一代科學家愛國奉獻精神的繼承者和發揚者,值得我們學習。張敬杰老師、楊國偉老師、陳和生老師為大國重器的研發和制造,解決卡脖子技術,他們不畏艱難,敢于挑戰,吃苦耐勞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我們應該接過前人手中熾熱的接力棒,當仁不讓的承擔起新時代責任,做新時代的追夢人。
觀看2019年中國科學院年度人物和年度團隊發布會有感
陳然
昨天我收看了2019中科院年度人物和年度團隊的發布會,作為一名中共黨員,同時也是一名中科院在讀研究生,我被這些科學家和團隊的科研精神所鼓舞。面對新時代的新使命,我們應當將個人理想和自身的專業融入到國家發展之中,腳踏實地努力創新科技,追求真理,堅持科學精神。尤其應當像身邊的榜樣學習,學習這些科學家沉穩堅韌的毅力以及科技報國的精神。
觀看2019年中國科學院年度人物和年度團隊發布會有感
褚新宇
1月9日下午,我通過直播觀看了“弘揚科學家精神,做新時代追夢人——2019年中國科學院年度人物和年度團隊發布會”,感觸頗深。
發布會上,中科院理化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張敬杰、動物研究所研究員黃仕強獲2019年度創新人物,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陳和生、力學研究所研究員楊國偉獲2019年度先鋒人物,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研究員孟憲紅、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高級工程師李世英獲2019年度感動人物,國家天文臺中國天眼FAST團隊、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深海探測技術研究團隊獲2019年度團隊榮譽。
其中最觸動我的是理化技術研究所的張敬杰研究員。我國固體浮力材料過去長期依賴進口,極大制約我國深海科學研究、海洋資源開發及海疆安全保障。張敬杰等人潛心研究二十余載,研制出高性能空心玻璃微球和國產化固體浮力材料,成功應用于“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和“萬泉”號深淵著陸器,一舉打破發達國家技術壟斷,開啟了國產深潛浮力材料規模應用新局面。2004年,由于缺乏科研經費,很多研究和測試都沒有條件進行。沒有廠房,就到郊區去租,沒有設備,就自己動手研制、改造,沒有測試儀器,就去其他單位借用。就這樣,經過了近十年的技術攻堅,國產化固體浮力材料成功海試。2012年,為進一步提高空心玻璃微球的強度,張敬杰帶領團隊奮戰在通州基地。正值寒冬,他們在沒有暖氣的艱苦條件下吃住在廠房,每天早上起床后要先燒一壺熱水,把冰化開后才能配溶液、做實驗……就這樣連續工作了4個月之久。在張敬杰老師的身上,我看到了女性的堅韌和研究人員的專業和能力,她的執著創新和艱苦奮斗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觀看發布會后,我更加深刻的體會到,作為一個科研院校的學生,應該向科研前輩們學習,向值得敬仰的師長學習,有變得更高更強更好的勇氣和踏實科研的毅力。廣大科研人員應該積極創新,突破關鍵核心技術,我們要自覺傳承老一輩科學家的愛國情懷,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以實際行動踐行科技強國,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奮斗。
2019年中國科學院年度人物和年度團隊觀后感
任麗欣
我相信作為中科院的一名學生這樣一個身份,讓我和其他人看這個發布會的感覺是不一樣的,雖然同屬中科院,但是必須承認我對其他所甚至同在軟件所的其他組老師同學的工作以及進度是不了解的,所以這個發布會是一個契機,讓我了解到這些優秀的老師和團隊,我能想象他們平時默默科研的辛苦。相信除了這些老師和團隊,還有很多優秀的中科院的老師同學都在各自的團隊中,在各自的領域中默默潛心科研,在接下來的科研生活中我將時刻勉勵自己,向這些優秀的老師和團隊學習。
2019年中國科學院年度人物和年度團隊觀后感
余如雷
通過這場發布會,我感受到了中科院科學家們的愛國奮斗精神,這也給我燃起了斗志。我希望未來時間我也能努力學習工作,成為像這些科學家們一樣優秀、為社會作出貢獻的人。
2019年中國科學院年度人物和年度團隊觀后感
張健照
觀看此次科學院年度人物和年度團隊的發布會,我深受鼓舞,6位科學家,2支團隊的研究方向盡管各有不同,但他們身上共同的科學家精神,在各自的領域里自強不息,用智慧的頭腦推動為祖國的科技事業的進步,憑借著超人的膽識,過人的毅力,克服種種困難,做出一項項世界矚目的研究成果。他們有的守護者祖國的青山綠水,用科技的力量,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堅信“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在田間地頭,在高原濕地,測量土壤,呵護“山水林木田湖草“。他們有的在工程領域,奮發圖強,推動高鐵技術的跨域式發展,有的讓科學貼近生產,在祖國的邊疆用技術促進綠色發展。這些走在時代前列的科學家,他們睿智,勤勉,相信科學,熱愛國家,作為一名在學博士生,我將以他們為自己的榜樣,科學報國,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2019年中國科學院年度人物和年度團隊觀后感
盛海龍
1月9日,我觀看了2019年中科院年度人物和年度團隊發布會視頻直播。一批優秀的科研工作者銳意進取,樂于奉獻,取得了突出的成就,獲得了年度人物和年度團隊等榮譽稱號。他們刻苦鉆研的開拓精神和無畏艱辛的奉獻精神,深深地打動了我。
這些優秀的科研工作者中,有些人勤于鉆研,勇于創新,敢于攻克前人所沒有攻克的難關,如張敬杰,黃仕強等人。有些人富有激情,頑強拼搏,不怕困難,實現了關鍵技術的突破,打破了外國的技術壟斷,如陳和生,楊國偉等人。有些人堅守崗位,舍家為業,不畏艱辛,投身于祖國最需要自己的地方,如孟憲紅,李世英等人。還有些優秀的團隊,團隊成員共同奮斗,相互鼓勵,相互支持,凝結成一股強大的合力,攻破了一個個科研難關,取得了顯著的成就,如國家天文臺“中國天眼”FAST團隊,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深海探測技術研究團隊。這些科研工作者有著諸多優秀的品質,值得我們去學習。
在獲得表彰的個人和團隊中,不僅有德高望重的老一輩科學家,也有很多朝氣蓬勃的年輕人。我想,我應該向這些同齡人學習,擔負起自己應該擔負的責任,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珍惜現在的大好時光,加緊學習,提高自身各方面的能力,早日走向成熟,為我們實驗室,我們研究所的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2019中科院年度人物和年度團隊發布會學習體會
劉雪花
年度人物和年度團隊評選發布是我院深入開展弘揚新時代科學家精神系列活動的一項重要內容。發布會公布了2019中國科學院年度創新人物、年度先鋒人物、年度感動人物以及年度團隊,并介紹了他們的感人事跡。年度人物和團隊的事跡令人感動、催人奮進。今年中國科學院安排多個直播觀看途徑,非常便利,我通過在線直播觀看,收益良多。
2019年,中國科學院深化改革取得顯著成效,重大創新成果持續涌現——首顆空間引力波探測技術實驗衛星“太極一號”在軌測試、阿爾茨海默氏癥新藥“九期一”上市、首臺國產碳離子治療系統批準注冊上市……在這些創新成果的背后,是一群把個人理想和追求主動融入祖國發展和民族復興偉業的追夢人。
通過收看2019中科院年度人物和年度團隊發布會,我對年度人物和團隊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被年度人物和年度團隊的艱苦奮斗、不懈進取、拼搏奉獻、勇攀高峰的科研態度和科學精神所打動。老一輩科學家張敬杰、陳和生、楊國偉、李世英等對黨忠誠、愛國奉獻的家國情懷激勵著我,更加堅定了繼續深耕信息安全研究事業決心。同時年輕科學家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黃仕強身影的出現也讓人十分振奮。作為年輕一代,我要對照榜樣,反省自身,向先進看齊。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繼承和發揚團隊的勤勉、奮斗、奉獻的科研態度和科學精神。
2019中科院年度人物和年度團隊發布會觀看感
宋超男
“弘揚科學家精神?做新時代追夢人”――2019年中國科學院年度人物和年度團隊發布會在中國科學院大學禮堂舉行,6位個人、2個團隊榮獲2019中國科學院年度人物和年度團隊。
今天,實驗室組織黨員和基層科研人員觀看發布會,未能現場觀看的人員也自發自覺在手機上觀看了直播,共計69人。學習了各位專家學者的拼搏奮進之路,為了國家科研事業盡心盡力,諸位黨員深有感觸,為科學家們的鉆研精神所感動、所鼓舞。
我們軟件研發人員要以各位科學家為榜樣,在自己的本職工作上努力工作,爭取做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