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件所黨支部赴興隆開展慰問留守兒童活動
文章來源: | 發布時間:2013-06-03 | 【打印】 【關閉】
5月25至26日,軟件所離退休黨支部和人機交互技術與智能信息處理實驗室黨支部成員共27人來到位于河北省興隆縣的開發區(留守兒童)實驗小學,看望開發區實驗小學的留守兒童,并為他們送去了黨支部募捐的500多本中小學生課本和讀物。
陽光明媚,晨雞報曉。25日上午,軟件所黨支部的成員們提著募捐的書本一早奔赴實驗小學。在校園門口,實驗小學的操場早已一片歡騰,孩子們在各班教師組織下,提前在校園門口整齊的排成了兩隊,“歡迎歡迎,熱烈歡迎”的歡呼聲響徹山谷,匯成手拉手交響曲,迎接著軟件所黨支部成員到來。
捐贈圖書
興隆縣開發區(留守兒童)實驗學校于2007年8月正式建成,是一所經教育主管部門批準、民政部門備案的全日制寄宿學校,也是一所只招收打工子弟的民辦小學。經過6年的辦學,開發區實驗小學從建校之初的28名學生,已發展到目前120多名學生,覆蓋一至六年級。
上午,在開發區實驗小學操場,舉辦了一次簡單的捐贈儀式。首先,實驗小學校長趙占國和常務校長李成分別發言感謝軟件所對留守兒童的關心和愛護,感謝黨支部成員的到來。軟件所退休干部、北京作協會員陳援代表軟件所向實驗小學的同學們表達了慰問之情,并希望他們在大家的關心愛護下茁壯成長,早日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將來成為社會的有用人才。
贈送錦旗
“六一”未到,孩子們先享用了“六一”節的歡樂。在隨后的捐贈儀式上,軟件所退休干部羅亞非、郭菊傾、朱汝章,離退休黨支部書記彭軍,人機交互技術與智能信息處理實驗室支部書記滕東興等代表軟件所為實驗小學10名“科級小紅花”頒發了紀念獎章,并向每位小紅花同學贈送了10多本適合兒童閱讀的書籍以及新華字典、學習磁帶等。同時,還贈送了軟件所各支部成員捐獻的500多本少年兒童書籍、筆記本,以及籃球、乒乓球拍等體育用具。留守兒童代表為支部各成員佩戴了紅領巾,并代表全體學生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致謝演講。
儀式結束后,孩子們表演了精心準備的抖空竹、歌曲和舞蹈等節目,精彩的節目贏得了成員們的陣陣掌聲。
與科技小紅花合影
佩戴紅領巾
節目結束后,支部成員們參觀了學校住宿環境,并與老師們進行了座談。學校住宿、用餐、娛樂中針對留守兒童的特點注重培養孩子的德育,更是在平時的交流和相處中融入了家庭教育方式,讓留守兒童感到溫暖。“為外出務工的打工人員教育后代,就更應當培養他們的基本素質啊!不誤人子弟,不僅在學業上,更重要的是在思緒素質上。” 趙校長說。
中午,與同學們一起,支部成員來到食堂和同學們一起“享用”了校園自助餐六菜一湯。學校提倡“文明用餐,不剩飯,不剩菜”,實行“光盤行動”。雖然是簡單的一次用餐過程,卻深刻地體現了學校素質教育的本質,也深深的打動了支部的每位成員。
下午,離退休支部陳援、羅亞飛、郭菊傾和人機交互技術與智能信息處理實驗室支部騰東興5位成員分別為3至6年級的孩子們講解了寫作、兒童勵志心理疏導、奧數課程,人機交互技術與智能信息處理實驗室王丹力研究員還向低年級同學講解了兒童實物編程工具軟件,并帶領部分孩子體驗了最新科研成果。興隆縣原老干部黨支部書記陳志龍為支部成員講述了興隆革命傳統故事。
慰問合影
26日,支部成員來到興隆縣郭家莊希望小學,代表軟件所向學校捐贈了100余本兒童讀物和1000元黨費。簡單午餐并與小學師生短暫交流后,成員們踏上了返京旅程,結束了慰問活動。
慰問之行是短暫的,但軟件所職工和學生對于留守兒童的關心卻是永遠的,在未來的日子里,黨支部也將開展各類捐書助學活動,為山區孩子們送去愛心和祝福。
與留守兒童們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