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 id="saeeq"><wbr id="saeeq"></wbr></u>
  • <s id="saeeq"><div id="saeeq"></div></s>
  • <u id="saeeq"></u>
  • <u id="saeeq"><noscript id="saeeq"></noscript></u>
  • <s id="saeeq"></s>
  • 計算機網絡

    文章來源:  |  發布時間:2009-09-02  |  【打印】 【關閉

      

      計算機網絡是計算機與通信技術相融合的產物,計算機網絡出現的歷史不長,但發展很快,經歷了從簡單到復雜的演變過程。世界上第一臺計算機1946年誕生時,計算機與通信之間沒有什么關系。最初,一臺計算機只能供一個用戶使用。由于計算機價格昂貴,人們希望共享計算機資源,采用了一個主機接入若干終端的方式,用分時的辦法讓每個終端分享主機CPU。若計算機不與數據通信相結合,分時系統所連接的多個終端都必須緊挨著主計算機,用戶必須到計算機中心的實驗室去使用,顯然很不方便。因而將計算機與通信技術相結合的嘗試,即面向終端的計算機網絡首先在20世紀50年代就誕生了。隨后美國航空公司投入使用的一臺中央處理計算機和全美2000多個終端組成的機票預定系統就是這種面向終端的計算機網絡。

      美國于1969年開始實施的Arpanet計劃,使計算機網絡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紀元。Arpanet是計算機與計算機互連的網絡,以通信子網為中心,主機和終端都處在網絡的邊緣。這種結構的計算機網絡常稱為第二代計算機網絡。與面向終端的計算機網絡最顯著的區別在于:這里的多臺主機都具有自主處理能力,它們之間不存在主從關系。這種多臺計算機互聯的網絡才是我們目前通稱的計算機網絡。Arpanet使用的計算機網絡的概念、結構和網絡設計技術為后來所引用,為計算機網絡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第二代計算機網絡可以說是解決了計算機與計算機的連接,但不同的網絡產品與網絡系統的互連問題沒有解決。分層技術是解決網絡技術問題的很好方法。為了產品和網絡的互連互通,國際標準化組織ISO1984年正式頒布了“開放系統互連基本參考模型”OSI國際標準,使計算機網絡體系結構實現了標準化互通,從此以后,就開始了所謂的第三代計算機網絡,稱為開放式標準化網絡。

      第三代計算機網絡最成功的應用是Internet,因為它使用的是分層的體系結構。20世紀80年代,美國國防部和美國科學基金會資助以TCP/IP為傳播模式和互聯協議的計算機網,Arpanet成為Internet最早的主干。事實上Arpanet體系結構(通常稱為TCP/IP協議族,或簡稱為TCP/IP)一直被Internet沿用至今,而并沒有使用上面提到的OSI體系結構。1984年,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規劃建立了13個國家超級計算中心及國家教育科研網(NSFNET),替代Arpanet的主干地位。隨后,Internet網開始接受其它國家地區接入。當時的應用只限于學校和研究機構,是非贏利性的。但隨著PC微機應用的推廣和WWW的創建、普及,使Internet上的信息從僅有數據,轉而包括語音、圖像。同時工業界、商業界的介入,Internet成了企業家從事電子商務的場所。人們在Internet上創建了各式各樣可以賺錢的服務和業務,無數淘金者都把目光轉向了Internet。我國引入和發展Internet較遲,到90年代初才建立起Chinanet(中國公眾信息網)、Cernet(中國教育科研網)和CSTNET(中國科技網),在Internet上各種業務隨后逐步展開。

      進入九十年代,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以及建立在計算機和網絡技術基礎上的計算機網絡技術得到了迅猛的發展。特別是1993年美國宣布建立國家信息基礎設施NII后,全世界許多國家紛紛制定和建立本國的NII,從而極大地推動了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發展,使計算機網絡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目前,Internet已經成為人類最重要的、最大的知識寶庫。現在人們又在開始研究發展更加快速可靠的下一代互聯網。可以說,網絡互聯和高速計算機網絡正成為最新一代的計算機網絡的發展方向。

  • <u id="saeeq"><wbr id="saeeq"></wbr></u>
  • <s id="saeeq"><div id="saeeq"></div></s>
  • <u id="saeeq"></u>
  • <u id="saeeq"><noscript id="saeeq"></noscript></u>
  • <s id="saeeq"></s>
  • 久久久综合香蕉尹人综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