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存儲歷史回顧
文章來源: | 發布時間:2009-09-02 | 【打印】 【關閉】
● 最早期的存儲媒介——打孔紙卡
這個是最早的數據存儲媒介了,在1725年由Basile Bouchon發明出來,用來保存印染布上的圖案。但是關于它的第一個真正的專利權,是Herman Hollerith在1884年9月23日申請的,這個發明用了將近100年,一直用到了20世紀70年代中期。
上圖是打孔紙卡的典型例子--它制成于1972年,上面可以打90列孔。顯然你可以看出,這張卡片上能存儲的數據少的可憐,事實上幾乎沒有人真的用它來存數據。一般它是用來保存不同計算機的設置參數的。
● 容量比打孔紙卡大——穿孔紙帶
Alexander Bain(傳真機和電傳電報機的發明人)在1846年最早使用了穿孔紙帶。紙帶上每一行代表一個字符,顯然穿孔紙帶的容量比打孔紙卡大多了。
● 電子應用——計數電子管
1946年RCA公司啟動了對計數電子管的研究,這是用在早期巨大的電子管計算機中的,一個管子長達10英寸(25厘米),能夠保存4096bits的數據。糟糕的是,它極其昂貴,所以在市場上曇花一現,很快就消失了。
同年,ENIAC計算機于1946年誕生。這部計算機采用的是真空電子管系統。ENIAC計算機體積龐大。它在賓夕法尼亞大學的一座建筑里占據了差不多170平方米的面積。ENIAC和以往的任何計算機都不一樣。至少和老式計算機相比,它的數字處理過程是閃電般的迅速快捷。
● 大型磁帶記錄——盤式磁帶
在1950年代,IBM最早把盤式磁帶用在數據存儲上。因為一卷磁帶可以代替1萬張打孔紙卡,于是它馬上獲得了成功,成為直到80年代之前最為普及的計算機存儲設備。在80年代末的時候,大家都聚在一起看老電影,當時看待巨大的圓盤來回轉,這就是盤式磁帶。
● 最珍貴的回憶——盒式錄音磁帶
盒式錄音磁帶應該是80年代人,小時候珍貴的記憶之一。它顯然也是磁帶的一種,可是它實在是太普及了,所以要專門說一下。這是飛利浦公司在1963年發明的,可是直到1970年代才開始流行開來。
一些計算機,如ZX Spectrum,Commodore 64和Amstrad CPC使用它來存儲數據。一盤90分鐘的錄音磁帶,在每一面(記得錄音磁帶是可以翻面的嗎)可以存儲700KB到1M的數據。現在的一張DVD9光盤,可以保存4500張這樣磁帶的數據,如果現在要把這些數據全部讀出來,那要整整播放281天。
●超長的存儲設備——磁鼓
磁鼓
一支磁鼓有12英寸長,一分鐘可以轉1萬2千5百轉。它在IBM 650系列計算機中被當成主存儲器,每支可以保存1萬個字符(不到10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