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楊立、楊亦涵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可能因為環境因素影響而患一些常見疾病,如過敏性鼻炎,流感等。這些病發作的原因主要有:溫度的急速變化,空氣中花粉和灰塵等過敏源的增加,而人們往往因為沒有及時獲知此類信息,未能采取必要的個人健康防護措施,從而導致了疾病的發生。這些病癥小則會讓人們身體感覺到不適,做事效率降低;大則會影響一些重要的事情,如考試,面試等。近年來,軟件在我們的生活中所起的作用越來越明顯,如微信、手機導航等軟件已經和日常生活密不可分,那么我們能不能通過設計一個軟件來解決個人日常健康防護問題呢?
本文旨在探討如何通過軟件定義的方式輔助實現個人健康防護,首先對個人健康防護信息進行定義,然后通過軟件自動采集環境信息,并和個人需求進行自動匹配,最后通過消息機制精準給與個性化提醒,從而有效降低這些常見病的發病率 ,保護人們身心健康。
根據問題背景分析和查閱相關資料,我認為要想實現這個軟件,主要有環境等數據信息的獲取,篩選出符合個性化需求的信息,將所獲得的個性化信息傳達給個人等步驟。以下是我和父親針對如何解決軟件設計中的一些問題所進行的對話。
我:爸,您看咱要設計的這個預防常見病癥的軟件,我在思考之后發現每個人的信息需求差異是很大的,如果設計一個類似于天氣預報的純大眾化軟件,就會造成信息的泛濫,可能會使用戶對軟件失去信心,從而嚴重影響軟件使用效果。所以,這個軟件最重要的一個特點就是要實現個性化,換句話說,就是要讓每個人收到的信息能夠區別開來,使之能夠符合每個人的個性化需求。那么,我們應該如何做到這一點呢?
父:就是要詳細記錄每個人不同的特定需求,然后將這個需求提交給計算引擎去計算,當有符合要求的結果時,就將結果發給特定的人,而非所有人。
我:ok,我覺得軟件有了個性化特點之后,就可以適應更多的人群和病癥了。要想達到這個目的,我們必須要有一個合適的信息庫,至少包括天氣信息(如溫差大可能引起感冒),空氣里的花粉濃度(花粉較多會導致鼻炎復發)、空氣質量以及本人的身體情況,密切接觸人員患病情況等信息。那么,我們應該如何獲取到這些信息呢?
父:天氣、花粉濃度、空氣質量等信息可以通過軟件編程去“中國天氣網”等權威網站進行爬取,個人及密切接觸人員的狀況可以設置一些具體指標讓用戶自行填寫,這樣,我們要的數據就有了。
我:現在已經有了數據,但還有一個關鍵的問題就是,怎么讓計算機判斷天氣信息是否會對個人身體狀況造成威脅。比如說,我比較怕冷,過大的溫度變化可能會讓我身體感到不適,容易引發感冒,而這時,軟件將怎樣提醒我增衣保暖?或者滿足一個怎樣的觸發條件系統會提醒我注意保暖?
父:首先需要對溫度和個人對于溫度的敏感性進行一個明確的定義,比方說溫度是最高,最低,還是平均氣溫?溫差達到3度還是5度身體會出現不適?這個問題需要使用者自行定義。比如說,你設置了平均溫差超過5度的需要軟件通知,軟件就會自動將今天的平均氣溫和昨天的平均氣溫進行對比,一旦符合 “溫差超過5度” 的條件,就會觸發提醒。
我:太好了,現在我們已經有了合適的信息庫以及個性化的觸發提醒條件,那應該通過怎樣的方式來將信息傳遞給個人,并且能讓他們及時的看到呢?
父:我們每個人不一定每天都開電腦,但是每天都要看手機,通過手機接收到外部的定制信息(在不額外安裝APP的情況下)是一種理想的方式。如微信是每個人手機上都會安裝的軟件,它有QQ郵箱自動提醒的功能(如裝了QQ郵箱APP,則由APP進行提醒),所以,每個人只需要注冊一個QQ郵箱,我們就可以用Python等語言編程將所需要的信息發給個人的QQ郵箱,這樣他們的手機就能夠收到提醒了。這樣的方法既節省工作量,又不會給用戶帶來額外的負擔。
經過以上探討,該軟件涉及到的一些問題就有了解決方案,我們針對以上想法做了初步實現,以下是實驗的過程及初步結果:
韓女士,40歲,過敏性鼻炎患者,對花粉極度敏感,在軟件中將觸發條件設置為:花粉濃度=高,并設置好QQ郵箱等個人信息。如5月3日花粉濃度已處于偏高水平,下圖是韓女士手機收到的提醒界面截圖:

通過初步實驗,證明該軟件已經成功實現了需求定制、信息匹配、消息發送等功能,達到了初步設計目的。
本文的主題是希望通過軟件技術精準輔助個人預防環境導致的常見病,當面臨個性化,自動信息采集以及信息精準傳輸等問題時,我們采取了以下方法:記錄個性化需求;利用算法將個性化需求與環境信息進行自動匹配;利用現有軟件(微信,QQ郵箱等)通知功能實現信息精準傳輸,同時不增加下載APP等額外的復雜操作,通過初步實驗驗證了整個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正所謂“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未來,我們希望該軟件能夠更多的融入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新技術,在現有的基礎上不斷發展更新,使之覆蓋到更多的病種,惠及更多的人群,為人民的生命健康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