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件所2022年博士后招收計劃
文章來源: | 發布時間:2022-01-17 | 【打印】 【關閉】
中國科學院軟件研究所(以下簡稱“軟件所”)成立于1985年,是一所致力于計算機科學理論和軟件高新技術的研究與發展的綜合性基地型研究所。1991年經國家批準開始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員(以下簡稱“博士后”),現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兩個一級學科博士后科研工作流動站。根據工作需要,現面向海內外公開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員。具體招收計劃如下:
序號 |
合作導師 |
研究方向及主要研究內容 |
招收人數 |
聯系人及其郵件地址 |
||||
一、軟件工程博士后流動站 |
||||||||
1 |
丁治明 |
時空數據處理,群體智能,自主協同 |
3 |
丁治明 |
||||
2 |
王宏安 |
人機交互、實時智能 |
1 |
王宏安 |
||||
3 |
王青 |
軟件工程數據挖掘和軟件質量提升方向:進行數據驅動的軟件開發賦能技術的研究,包括測試智能化服務技術、軟件制品數據挖掘和理解技術、軟件質量提升技術等,完成高水平科研成果輸出,并推廣相關產業化工作。 |
1 |
郭麗麗 |
||||
4 |
王青 |
領域知識圖譜構建應用:課題組在領域知識圖譜構建方面有較多的研究積累,當前正在圍繞領域知識圖譜構建過程中的知識表示、知識抽取、事件表示、知識推理和應用等方面的前沿問題展開研究工作。同時結合近年來,領域數據的積累,以及大數據、自然語言處理技術的不斷突破,如何將知識圖譜技術應用在相關領域,輔助領域工作者提升工作效率和開展智能輔助決策,逐漸成為知識圖譜應用研究的熱點。 |
1 |
郭麗麗 |
||||
5 |
王青 |
在智能軟件工程、需求工程、自然語言理解應用等相關領域具有較豐富的研究經驗積累,具有獨立開展國際學術交流的能力;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相關專業博士;具有獨立組織科研項目研究開發工作的能力。已在以上領域有優秀成果,如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會議錄用或發表高水平學術論文優先考慮。 |
1 |
郭麗麗 |
||||
6 |
左春 |
智能化軟件系統工程,面向復雜軟件的互操作技術 |
2 |
|||||
7 |
田豐 |
筆式交互技術與草圖理解方向:從事新型筆式交互技術研發,包括筆跡渲染、基于筆的狀態感知、筆式創新輸入等,從事草圖理解算法研發,包括草圖圖文分類,CAD草圖、手繪表格、數學公式識別等,與頭部企業密切合作,將筆式交互技術落地在工業、辦公、醫療等領域,開展科研成果轉化工作。 |
1 |
田豐 |
||||
8 |
田豐 |
復雜環境觸控效能增強方向:研究用戶在環境運動、用戶運動、下雨、視線遮擋、非正常部位觸控狀態下的觸控精度增強技術,例如使用建模預測用戶意圖或利用軟硬件技術屏蔽或補償干擾因素,完成高水平科研成果產出,擴大相關領域研究在學術界和產業界影響力,并開展相關產業化工作。 |
1 |
田豐 |
||||
9 |
嚴俊 |
軟件的智能化測試技術研究方向:從事軟件測試的前沿技術研究。針對軟件具有的復雜結構、多種開發方法以及持續集成的開發部署環境等挑戰,研究具有高度自動化和適應性的測試生成方法,開發高質量的軟件測試工具或者發表高質量論文,不斷擴大相關領域研究在學術界和產業界影響力,并推廣相關產業化工作。 |
1 |
葉丹 |
||||
10 |
蘇璞睿 |
軟件漏洞挖掘與分析方向:主要針對二進制軟件的漏洞挖掘、漏洞分析、漏洞利用等方面的前沿方法和技術展開研究,參與團隊項目申請、研發等工作,完成高水平科研成果輸出。 |
1 |
彭雙美 |
||||
11 |
蘇璞睿 |
惡意軟件檢測與分析方向:主要針對APT攻擊場景下的惡意軟件分析、惡意軟件檢測等問題展開研究,參與團隊項目申請、研發等工作,完成高水平科研成果輸出。 |
1 |
彭雙美 |
||||
12 |
李玲 |
智能計算系統、智能處理器編程模型、RISC-V基礎軟件 |
1 |
李玲 |
||||
13 |
吳敬征 |
開源軟件供應鏈安全:從事開源軟件供應鏈安全研究工作,代碼表示及缺陷挖掘,利用漏洞圖譜對開源軟件供應鏈的安全風險、維護性風險及知識產權風險進行分析研究。 |
1 |
吳敬征 |
||||
14 |
張鳳軍 |
區塊鏈技術研究方向:高性能區塊鏈技術以及去中心化金融安全檢測與分析。 |
1 |
張鳳軍 |
||||
15 |
張鳳軍 |
圖數據庫與智能可視分析方向:涉及傳染病、金融數據的可視分析技術研究。 |
1 |
張鳳軍 |
||||
16 |
張常有 |
并行與分布式技術方向:從事異構體系架構下的并行算法研發,包括片內異構、節點異構如GPU等,具備有限元等數值方法的并行優化經驗者優先;從事分布式環境下的軟件開發及集成技術研究,具備SOA/微服務系統開發經驗者優先。 |
1 |
張常有 |
||||
17 |
張常有 |
數據智能技術方向:從事大數據與人工智能技術融合方法研究,能夠基于大數據引擎,通過機器學習等技術,對海量數據處理、分析、挖掘,有時序數據處理、基于具體系統大數據分析經驗者優先。 |
1 |
張常有 |
||||
18 |
武延軍 |
智能基礎軟件:面向RISC-V芯片和AI芯片的操作系統內核、編譯工具鏈、運行時環境、編程框架等。 |
2 |
武延軍 |
||||
19 |
趙琛 |
智能基礎理論:研究智能計算的可解釋、可計算、可進化和人機深度融合問題。 |
2 |
張立波 |
||||
20 |
蔡彥 |
RISC-V、X86等軟件分析與測試:研究以動態分析為主的大規模軟件動態測試方法,針對并發缺陷、軟件安全漏洞等,并適配RISC-V平臺。 |
1 |
蔡彥 |
||||
21 |
蔡彥 |
自動駕駛系統算法與測試研究:從事自動駕駛軟件中相關算法研究、自動化測試等,例如關鍵場景建模與測試。 |
1 |
蔡彥 |
||||
22 |
蔡彥 |
安卓平臺融合測試:研究針對安卓平臺的系統性測試方法,包括針對APP、framework、驅動等。 |
1 |
蔡彥 |
||||
23 |
魏峻 |
程序理解與生成方向:從事基于深度學習等AI方法的軟件生成技術研究,完成高水平科研成果輸出,擴大相關領域研究在學術界和產業界影響力,并開展產業化工作。 |
1 |
葉丹 |
||||
24 |
魏峻 |
異構智能計算框架方向:從事智能計算算法建模方法,異構計算資源調度管理和優化加速技術的研究,完成高水平科研成果輸出,推動國產智能計算系統軟件基礎設施的發展。 |
1 |
葉丹 |
||||
二、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博士后流動站 | ||||||||
1 | 馬菲菲 | 自動推理與約束求解方向:從事自動推理(Automated Reasoning)和約束求解(Constraint Solving)領域的前沿算法研究,完成高水平科研成果輸出。 具體研究內容包括:高效的約束求解和數學規劃軟件研發,融合機器學習的組合優化算法。 |
1 |
馬菲菲
|
||||
2 |
王宏安 |
人機交互、實時智能 |
1 |
王宏安 |
||||
3 |
田豐 |
觸覺交互研究方向:研究包含對觸覺感知和反饋機理的深度理解;對現有觸覺交互設備和觸覺界面,產生觸覺變化機構的全面、系統的收集和分析;結合自然人機交互技術對觸覺交互工具的設計、開發;針對多種交互環境下,不同觸覺交互模式的用戶測試評估和可用性的研究。 |
1 |
田豐 |
||||
4 |
田豐 |
智能感知研究方向:從事智能感知技術,包括柔性電子、信號處理、機器學習算法等技術研發;面向自然交互場景,搭建系列智能交互裝置,進行用戶研究,分析可行性與實用性;輸出高水平科研成果,擴大交互領域研究在學術界和產業界影響力,并開展相關產業化工作。 |
1 |
田豐 |
||||
5 |
馮登國 |
數據安全 |
1 |
馮登國 |
||||
6 | 馮登國 | 密碼與系統安全 | 10 |
張穎君
|
||||
7 |
孫樂 |
自然語言處理 |
1 |
孫樂 |
||||
8 |
李會元 |
數值并行計算:開展以下前沿基礎研究,流體力學與電磁場計算高精度方法與軟件;第一性原理計算; 大型非線性偏微分方程譜元方法;完成高水平論文等成果輸出。 |
1 |
李會元 |
||||
9 |
李會元 |
E級高性能計算軟件與算法:與高性能計算機研制單位密切合作,開展E機超級計算機上的應用的移植與優化、融合了人工智能的混合精度算法研究,完成高水平科研成果輸出。 |
1 |
李會元 |
||||
10 |
李明樹 賀也平 楊秋松 |
軟硬件深度融合與協同設計方向:研究 “CPU-OS”協同設計機制和cpu漏洞檢測、防御、驗證反復,顯著提升全系統的運行效能和安全性。 |
1 |
李文波 |
||||
11 |
李明樹 賀也平 楊秋松 |
OS深度設計技術方向:針對“云-邊-端”的一體化新型計算環境的革新趨勢,研究OS在系統架構、關鍵機制、軟件形態、可檢查證明等核心要素方面的變革性技術。 |
1 |
李文波 |
||||
12 |
吳文玲 |
對稱密碼的設計與分析:分組密碼、認證加密算法和消息鑒別碼算法的設計理論、分析方法、優化實現和測試評估,對稱密碼的量子安全性。 |
1 |
吳文玲 |
||||
13 |
吳玉泉 |
大數據與智能信息處理 |
2 |
吳玉泉 |
||||
14 |
吳志林 |
使用定理證明輔助工具Coq對FIRRTL的關鍵編譯步驟的語義保持性進行形式驗證:Chisel是加州伯克利分校提出的一種針對RISC-V處理器設計的硬件構造語言,而FIRRTL是Chisel的中間表示。Chisel的很多編譯優化都在FIRRTL上進行,保證FIRRTL編譯步驟的正確性對于確保RISC-V Chisel處理器設計的功能正確性至關重要。本課題將探討如何使用定理證明輔助工具Coq對FIRRTL的關鍵編譯步驟的語義保持性進行形式驗證; 基于分離邏輯進一步發展C/C++/Rust程序的自動形式分析與驗證技術:內存安全對于保證系統軟件的安全性至關重要。已有的系統軟件一般使用C/C++語言來編寫,而Rust是最近日益流行的一種系統軟件編程語言。本課題計劃基于分離邏輯進一步發展C/C++/Rust程序的自動形式分析與驗證技術,包括符號執行、抽象解釋、軟件模型檢測等,并開發驗證工具和進行實例研究。 |
1 |
吳志林 |
||||
15 |
張立軍 |
人工智能系統驗證與測試技術方向:近年來,深度學習技術越來越多的應用在無人駕駛、芯片等安全攸關領域。對于這類系統,傳統測試方法無法滿足系統可靠性的更高要求。人工智能和形式化方法交叉結合已經成為研究熱點之一,相關問題得到越來越多學者關注。本課題將研究人工智能系統驗證與測試技術,主要探討如何用形式化方法來刻畫及分析人工智能系統的安全性、可靠性、公平性等性質。 |
1 |
張立軍 |
||||
16 |
張振峰 |
后量子密碼,區塊鏈密碼,零信任與網絡安全 |
3 |
張振峰 |
||||
17 |
陳華 |
隨機數發生器的檢測分析:對隨機數發生器的熵評估方法、基于深度學習的隨機性檢測方法、輕量級的后處理算法等方面展開研究,完成高水平科研成果輸出。 |
1 |
陳華 |
||||
18 |
陳華 |
可證明安全的密碼算法實現防護方法:對基于門限技術的抗側信道攻擊防護方法、低代價優化實現等方面展開研究,完成高水平科研成果輸出,并推廣相關成果在產業界的應用。 |
1 |
陳華 |
||||
19 |
夏盟佶 |
計數復雜性:對#CSP、Holant等計數問題集合,以多項式時間可解與#P困難性的標準計算復雜性二分類界限,進行復雜性刻畫與二分;此類問題的參數、平面圖等版本,以及參數復雜性、指數復雜性、圖結構等其他新興的復雜性二分界限研究。 |
1 |
夏盟佶 |
||||
20 |
鄭昌文 |
大數據與智能信息處理 |
2 |
鄭昌文 |
||||
21 |
徐帆江 |
智能信息處理 |
2 |
徐帆江 |
||||
22 |
徐靜 |
安全協議設計與分析:研究常用基礎安全協議、區塊鏈密碼協議的設計理論與分析方法,完成高水平科研成果輸出。 |
1 |
徐靜 |
||||
23 |
黃濤 |
分布式軟件系統架構方向:面向涌現的新型計算范型,從事分布式軟件系統架構的演進和高質量保障方法研究,與企業密切合作,將技術創新落地在智能計算系統、大數據處理系統和工業軟件等領域,產生真正用戶價值,賦能智能產業,完成高水平科研成果輸出。 |
2 |
葉丹 |
||||
24 |
韓先培 |
自然語言處理 |
1 |
韓先培 |
合作導師簡介見軟件所網頁http://www.is.cas.cn/yjsjy/dsj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