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件所2023年博士后招收計劃
文章來源: | 發布時間:2023-02-20 | 【打印】 【關閉】
中國科學院軟件研究所(以下簡稱“軟件所”)成立于1985年,是一所致力于計算機科學理論和軟件高新技術的研究與發展的綜合性基地型研究所。1991年經國家批準開始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員(以下簡稱“博士后”),現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兩個一級學科博士后科研工作流動站。根據工作需要,現面向海內外公開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員。具體招收計劃如下(按照導師姓氏筆畫排序):
序號 |
合作導師 |
研究方向及主要研究內容 |
招收人數 |
聯系人及其郵件地址 |
||||
一、軟件工程博士后流動站 |
||||||||
1 |
王 青 |
智能軟件工程方向:從事復雜環境下人機物融合的軟件制品智能理解,群體協作的智能化支持、質量數據的自動分析、以及測試自動化技術研究,完成高水平科研成果輸出,不斷擴大相關領域研究在學術界和產業界的影響力,并推廣相關產業化工作。 |
2 |
王丹丹 dandan@iscas.ac.cn |
||||
2 |
鄧小明 |
機械手靈巧操作生成方向:從事人手跟蹤、抓取生成、強化學習的前沿算法和系統研究,具有人體或人手運動控制、機械手操作生成等研究經驗者優先,與海內外著名實驗室密切合作,完成高水平科研成果。 |
1 |
鄧小明 xiaoming@iscas.ac.cn |
||||
3 |
左 春 |
智能化軟件系統工程,面向復雜軟件的互操作技術。 |
2 |
左春 zuochu@sinosoft.com.cn |
||||
4 |
田 豐 |
1、筆式草圖智能理解方向:面向公式、圖表等手繪草圖輸入場景,研究基于草圖的復雜結構信息輸入、理解和繪制算法,拓寬筆式應用的場景與應用領域。產出軟件系統,推動相關技術產業落地; 2、智能人機交互用戶體驗計算與信息處理方向:從事用戶體驗感知與智能信息處理方法研究,創新性地利用人工智能相關技術分析處理人機交互過程中的交互數據,提高人機交互過程中的用戶體驗,輔助應用在AI健康醫療、數字交互、人機協同等前沿領域,發表高水平學術論文。 |
2 |
田豐 tianfeng@iscas.ac.cn |
||||
5 |
劉立祥 |
智能信息處理與應用。 |
2 |
楊科 yangke21@iscas.ac.cn |
||||
6 |
孫 樂 韓先培 |
自然語言處理方向:從事信息抽取、知識圖譜、自然語言理解等的前沿算法研究,完成高水平科研成果輸出(CCF-A類或CCF-B類論文);與互聯網企業開展合作,將前沿技術創新落地,賦能智能產業;積極申報國家級科研項目;參與人才培養工作,協助指導博士及碩士研究生。 專業要求:在自然語言處理領域以第一作者發表過頂級會議論文或取得有一定影響的成果(如軟件工具、應用系統等)并且主持或參與國家級項目者優先。 |
2 |
孫樂 lesunle@163.com 韓先培 xianpei@iscas.ac.cn |
||||
7 |
蘇璞睿 |
1、程序分析基礎方法:研究二進制逆向、污點傳播、符號執行等程序分析技術,提高現有方法的分析能力,支持實際復雜程序的分析需求,形成高水平科研成果; 2、漏洞挖掘、分析與利用:針對Windows、Linux、IoT設備等不同場景的漏洞進行挖掘、分析和利用,產出實際程序的軟件漏洞,并對漏洞機理、可利用性等方面進行分析,形成高水平科研成果和工具平臺。 |
2 |
蘇璞睿 purui@iscas.ac.cn |
||||
8 |
李 玲 |
智能計算系統,智能處理器編程模型,RISC-V基礎軟件。 |
1 |
李玲 liling@iscas.ac.cn |
||||
9 |
吳玉泉 |
大數據與智能信息處理。 |
2 |
楊科 yangke21@iscas.ac.cn |
||||
10 |
吳國全 |
云原生架構智能運維方向:針對云原生架構的系統層次和應用層次,開展可觀測性、運維邏輯智能合成與可靠性檢測等前沿技術的研究,完成高水平科研成果輸出,不斷擴大相關領域研究在學術界和產業界影響力,并推廣相關產業化工作。 |
1 |
吳國全 gqwu@otcaix.iscas.ac.cn |
||||
11 |
吳敬征 |
開源軟件供應鏈安全:從事開源軟件供應鏈安全研究工作,代碼表示及缺陷挖掘,利用漏洞圖譜對開源軟件供應鏈的安全風險、維護性風險及知識產權風險進行分析研究。 |
1 |
吳敬征 jingzheng08@iscas.ac.cn |
||||
12 |
張鳳軍 |
圖數據庫與智能可視分析:涉及傳染病、金融數據的可視分析技術研究。 |
2 |
張鳳軍 fengjun@iscas.ac.cn |
||||
13 |
武延軍 |
智能基礎軟件:面向RISC-V芯片和AI芯片的操作系統內核、編譯工具鏈、運行時環境、編程框架等。 |
2 |
武延軍 yanjun@iscas.ac.cn |
||||
14 |
鄭昌文 |
大數據與智能信息處理。 |
2 |
楊科 yangke21@iscas.ac.cn |
||||
15 |
趙 琛 |
智能基礎理論:研究智能計算的可解釋、可計算、可進化和人機深度融合問題。 |
2 |
張立波 libo@iscas.ac.cn |
||||
16 |
徐帆江 |
智能任務規劃及評估。 |
2 |
楊科 yangke21@iscas.ac.cn |
||||
17 |
竇文生 |
分布式系統與數據庫系統可靠性方向:從事分布式系統、數據庫系統等基礎軟件可靠性保障的前沿技術研究,研發面向基礎軟件的新型軟件測試、形式化驗證、系統優化及相關融合技術,完成高水平科研成果輸出,并與頭部企業密切合作,不斷擴大相關領域研究在產業界的影響力。 |
1 |
竇文生 wensheng@iscas.ac.cn |
||||
18 |
蔡 彥 |
1、軟件測試:并發系統分析與測試; 2、軟件安全:設計軟件安全分析與測試方法、設計安全軟件保障方法; 3、自動駕駛:研究自動駕駛測試方法、測試場景數據生成等。 |
1-3 |
蔡彥 yancai@ios.ac.cn |
||||
19 |
魏 峻 |
智能軟件工程方向:從事AI4SE,特別是強化學習、LLM等深度學習模型與傳統AI方法結合的前沿研究工作,與軟件建模、編程、測試、部署等各方面緊密結合,在軍事、智能制造、智能家居、自動駕駛等領域,產生真正用戶價值,賦能智能產業,完成高水平科研成果輸出。 |
2 |
魏峻 weijun@iscas.ac.cn |
||||
二、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博士后流動站 | ||||||||
1 | 馬翠霞 | 基于認知的智能交互方向:從事人機協同交互場景中融合多模態數據針對人認知狀態實時評價、調控及交互技術研究,主要涉及認知理論、交互技術和領域應用,旨在提升人機協同效能。完成高水平科研成果輸出,擴大相關研究在學術界和產業界的影響力。與頭部企業密切合作,促進相關成果快速落地。 | 1 |
馬翠霞
cuixia@iscas.ac.cn
|
||||
2 |
王宏安 |
實時智能交互方向:從事實時智能計算和自然人機交互的基礎理論、前沿技術研究,在人機混合智能等領域完成高水平科研成果輸出,與頭部企業密切合作,推動產業界提升hCPS實時性、智能性、自然性等。 |
1 |
王宏安 hongan@iscas.ac.cn |
||||
3 |
田 豐 |
1、新型人機交互基礎理論和模型方向:研究新型交互情境下的用戶感知、認知與行為模式,構建人機交互認知與運動模型;探索交互意圖理解方法,設計智能交互輔助技術;進行深入理論探索,發表高水平學術論文; 2、自然交互感知方向:從事智能感知技術,研究新型交互感知技術,包括柔性電子、信號處理、機器學習算法等;面向自然交互場景,搭建系列智能交互設備,研究基于場景-行為的意圖理解技術;發表高水平學術論文,推動相關技術產業落地。 |
2 |
田豐 tianfeng@iscas.ac.cn |
||||
4 |
馮登國 |
網絡空間安全方向:從事可信計算、機密計算、密碼學、安全協議、數據安全、隱私保護、6G安全等前沿技術研究。 |
2 |
秦益 qinyi@iscas.ac.cn |
||||
5 |
馮登國 |
系統安全。 |
2 |
張穎君 yingjun2011@iscas.ac.cn |
||||
6 | 劉立祥 | 智能信息處理與應用。 | 2 |
楊科
yangke21@iscas.ac.cn
|
||||
7 |
孫 樂 韓先培 |
自然語言處理方向:從事信息抽取、知識圖譜、自然語言理解等的前沿算法研究,完成高水平科研成果輸出(CCF-A類或CCF-B類論文);與互聯網企業開展合作,將前沿技術創新落地,賦能智能產業;積極申報國家級科研項目;參與人才培養工作,協助指導博士及碩士研究生。 專業要求:在自然語言處理領域以第一作者發表過頂級會議論文或取得有一定影響的成果(如軟件工具、應用系統等)并且主持或參與國家級項目者優先。 |
2 |
孫樂 lesunle@163.com 韓先培 xianpei@iscas.ac.cn |
||||
8 |
李會元 |
E級高性能算法與軟件:開展國產異構E級高性能計算機系統上的高可擴展異步并行算法的前沿基礎研究,重點圍繞第一性原理計算、大氣與氣候模式、流體力學等領域開展格式構造、算法設計、與軟件研制與優化,實現高水平科研輸出。 |
1 |
李會元 huiyuan@iscas.ac.cn |
||||
9 |
吳玉泉 |
大數據與智能信息處理。 |
2 |
楊科 yangke21@iscas.ac.cn |
||||
10 |
張立軍 |
1、熟悉機器學習算法,開展遷移學習、算法設計、平臺開發,及驗證分析相關工作,將前沿技術創新落地在自動駕駛、AI健康醫療等前沿領域;
2、熟悉Linux內核,或者虛擬機相關技術,開展操作系統內核、hypervisor的測試和驗證相關工作,完成高水平科研成果輸出。 |
2 |
張立軍 zhanglj@ios.ac.cn |
||||
11 |
張振峰 |
后量子密碼,區塊鏈共識系統,數據安全。 |
3 |
陳隆 chenlong@iscas.ac.cn |
||||
12 |
張常有 |
1、并行與分布式技術:從事異構體系架構下的并行算法研發,或者面向特定領域的分布式系統研發等;具備結構有限元分析/仿真云計算系統研發/分布式智能系統經驗者優先;
2、數據智能技術:從事數據驅動的人工智能技術方法研究,在時序數據分析、大規模圖模型等方面開展研究工作,有工業數據分析/自然語言處理等經驗者優先。 |
3 |
張常有 changyou@iscas.ac.cn |
||||
13 |
鄭昌文 |
大數據與智能信息處理。 |
2 |
楊科 yangke21@iscas.ac.cn |
||||
14 |
夏盟佶 |
張量網絡,算法與計算復雜性。 |
1 |
夏盟佶 mingji@ios.ac.cn |
||||
15 |
徐帆江 |
智能任務規劃及評估。 |
2 |
楊科 yangke21@iscas.ac.cn |
||||
16 |
韓 騰 |
觸覺交互研究方向:研究面向觸覺界面的柔性電子設備的設計與制作及驅動開發,主要涉及對觸覺感知機制的理解與探索,對先進的材料、機械結構、加工工藝的應用,分析設備的材料、機械、和電學性能,解決多通道、高電壓、高頻率的軟件與硬件設計,推動發展通用的觸覺驅動軟硬件平臺,輸出高水平科研成果。 |
1 |
韓騰 hanteng@iscas.ac.cn |
||||
17 |
詹乃軍 |
信息物理融合系統:研究數據驅動和基于模型的復雜信息物理融合系統設計理論和開發環境。 |
1-3 |
王淑靈 wangsl@ios.ac.cn |
||||
18 |
蔡少偉 |
1、約束求解:整數規劃、約束滿足問題(CSP);
2、大模型機器學習應用:基于大模型的自動建模和自動算法工程;
3、電子設計自動化:邏輯綜合、形式化驗證。 |
1-3 |
蔡少偉 caisw@ios.ac.cn |
||||
19 |
薛 白 |
安全強化學習,控制系統形式設計。 |
1 |
薛白 xuebai@ios.ac.cn |
合作導師簡介見軟件所網頁http://www.is.cas.cn/yjsjy2016/ds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