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8]2016(第七屆)中國云計算學術大會
文章來源: | 發布時間:2016-10-01 | 【打印】 【關閉】
2016(第七屆)中國云計算學術大會
征文通知
(2016年11月18日—11月20日,中國·長沙)
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指導,中國通信學會主辦,中南大學承辦的“2016(第七屆)中國云計算學術大會(The 7th Chinese Conference on Cloud Computing,CCCC2016)”,將于2016年11月在長沙世紀金源大飯店隆重召開。
本次大會將圍繞“云計算與大數據、透明計算與主動服務、腦科學與認知計算”等最新研究領域,為來自國內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事業單位的專家、教授、學者、工程師提供一個云計算和大數據產學研用界最高水平的信息溝通平臺,云計算和大數據創新成果展示與推廣的渠道。本次大會將邀請10位國內外著名院士做特邀報告,40多位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優秀論文核心團隊成員、產業界首席科學做專題報告。英特爾、華為、谷歌、微軟、百度、騰訊、阿里巴巴、亞信數據等知名企業專家到會做特邀報告,共同探討云計算和大數據領域發展現狀,以及所面臨的關鍵性挑戰問題和研究方向,展示各自在云計算和大數據領域的最新成果,促進我國云計算和大數據技術的研究與應用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加快建成信息強國。
大會誠征云計算和大數據相關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及有關新應用與新方法的論文、案例、演示等。
一、 征稿范圍(包括但不限于)
方向1:云計算和大數據的架構和基礎理論
l 透明計算與主動服務
l 云計算和大數據基礎設施
l 軟件定義存儲、軟件定義網絡、軟件定義數據中心
l 云計算和大數據的性能改進與硬件優化
l 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和社會網絡的集成平臺
l 云計算服務遷移的最佳實現
l 軟件定義的云計算基礎理論和方法
l 新型大數據存儲技術與平臺
方向2:面向云計算和大數據的軟件工程、工具和服務
l 網構化軟件
l 基于云模式和數據驅動的新型軟件
l 平臺即服務、DevOps和API管理
l 新型程序設計模型、質量度量、評價和管理
l 云計算和大數據的信息生命周期管理
l 云服務的業務流程和工作流管理
l 新型云應用系統、大數據的新理論和計算模型
l 基于大數據的軟件智能開發方法和環境
方向3:軟件即服務、大數據分析、建模與應用
l 大數據分析應用與類人智能
l 軟件即服務的業務模型、開放數據,數據即服務和決策即服務
l 大數據信息生命周期管理
l 大數據分析算法、知識發現、數據工程
l 大數據的視覺化分析
l 大規模分布式知識管理
方向4:云計算和大數據的業務模型和應用系統
l 云計算和大數據在不同領域的新型業務模型和應用
l API管理,API生態系統和API經濟
l 工業互聯網和分析
l 云端融合的感知認知與人機交互
l 基于數據流的大數據分析系統
l 面向云計算的網絡化操作系統
l 面向特定領域的大數據管理系統
方向5:云計算和大數據的安全、隱私、可信和質量
l 云計算和大數據硬件/軟件的可靠性、驗證與測試
l 云計算和大數據的可信計算和自主計算
l 云計算和大數據的容錯
l 云計算和大數據的安全和隱私
方向6:計算智能與神經科學
l 海量腦數據(包括腦環路和聯結組學數據、高密度成像數據、大規模認知功能測量和腦疾病研究數據)分析的方法
l 大尺度的認知(包括記憶、決策、語言)功能腦系統計算模擬、跨層次(分子,細胞,多尺度網絡,動態系統和行為)機制的分析
l 計算神經科學
l 認知系統與應用
l 數據挖掘
l 進化計算
l 模糊系統
l 粒計算
l 混合智能系統
l 圖像和信號處理
l 神經網絡
l 模式識別
l 機器人與控制應用程序
l 群體智能腦機接口
方向7:大數據分析應用與類人智能
l 大數據知識工程基礎理論及其應用研究
l 面向大范圍場景透徹感知的視覺大數據智能分析關鍵技術
l 跨時空多源異構數據的融合、開放共享技術與平臺
方向8:云端融合的感知認識與人機交互
l 人機交互自然性的計算原理
l 云端融合的自然交互設備和工具
l 支持大數據理解的頭戴式無障礙呈現技術
二、投稿要求
1. 本次大會接收中文稿件和英文稿件;論文必須未公開發表過;嚴禁一稿多投。
2. 所提交論文的文件名規范為:“﹡大學-內容領域-論文題目-(發表期刊級別(SCI、EI、CSCD、核心,只能選1個)”。論文各部分完整,應包括題目、摘要、關鍵詞、正文和參考文獻、作者聯系方式。
3. 稿件最后附2位作者信息包括姓名、職稱/學位、單位、地址(郵編)、電話、手機、Email、題目、主題等。
4. 請在截至日前通過投稿網址https://easychair.org/conferences/?conf=cccc2016提交稿件。
三、論文出版
經大會程序委員會審稿錄用的中文稿件將推薦到《通信學報》(EI)、《電子學報》(EI)、《中南大學學報》(EI)、《鐵道學報》(EI)、《電子科技大學學報》(EI)、《重慶郵電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CSCD)、《計算機科學與探索》(CSCD)、《數學的實踐與認識》(CSCD)、《中國科技論文在線》等中文期刊發表。
經大會程序委員會審稿錄用的英文稿件將推薦到《China Communications》(SCI)、《Science China》(SCI)、《Chinese Journal of Electronics》(SCI)、《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SCI)、《Frontier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Electronic Engineering》(SCI)、《Interdisciplinary Sciences:of Computational Life Sciences》(SCI)、《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 and Neuroscience》(SCI)、《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obotics and Automation》(SCI)、《Sensor》(SCI)、《Journal of Sensors》(SCI)、《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rid and Distributed Computing》(EI)、《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brid Information Technology》(EI)、《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ecurity and Its Applications》(EI)、《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atabase Theory and Application》(EI)、《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EI)等SCI、EI檢索英文期刊發表。
凡大會錄用稿件,至少1名作者需注冊參會并到會宣讀論文,大會還將評選最佳論文給予表彰,大會詳細請關注大會網址:http://cccc.csu.edu.cn。
四、重要日期
投稿截止:2016年10月20日
錄用通知:2016年11月1日
參會注冊:2016年10月20日
五、聯系方式
地 址: 湖南省長沙市岳麓南路932號
聯系人: 龔老師 胡老師
電 話:0731-88879628 010-68209088
郵 箱:cccc@cs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