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斯威本科技大學楊耘教授訪問軟件所
文章來源: | 發布時間:2014-09-30 | 【打印】 【關閉】
9月28日,應基礎軟件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的邀請,澳大利亞斯威本科技大學楊耘教授到軟件所進行訪問,并分別進行了題為《如何寫高質量的英文論文》,和“Do We Need to Handle Every Temporal Violation in Scientific Workflow Systems?”的學術報告。來自各實驗室的近百名職工和學生聆聽了報告。
在上午的報告中,楊耘教授針對研究方法和如何撰寫高質量英文論文與在場的各位老師、同學進行了深入、廣泛的交流。
報告中,楊耘教授首先用一個風趣的小游戲,強調了科研中態度的重要性。隨后,系統地介紹了科學研究的過程和研究方法,以及撰寫高質量英文論文的精髓。接下來,通過生動的案例介紹了如何選題、如何進行文獻調研、如何確定研究方向、提出方法、收集分析數據得出結論,并通過論文發表取得成果的整個過程。最后,對如何規劃一篇論文的撰寫和論文各部分內容的要點進行了詳細講解。在討論環節中,同學們踴躍提問,與楊耘教授展開了熱烈的交流。
在下午的學術報告中,楊耘教授首先介紹了科學工作流的概念以及其中存在的時序沖突,分析了科學工作流中的兩個關鍵問題:一是如何以量化的方式度量時序沖突;二是如何確定哪些檢查點可以作為解決沖突的點。隨后,根據這兩個關鍵問題,楊教授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方法框架,并通過實驗結果對方法驗證。在報告中,楊教授不僅深入淺出的闡述了科學工作流時序問題及解決方案,還以實例的方式對《如何寫高質量的英文論文》報告內容的進一步詮釋,使同學們對科學研究和論文撰寫有了更深入的認識。
兩場報告中,楊耘教授還介紹了澳大利亞的人文生活環境及斯威本科技大學的科研情況,為廣大師生帶來對澳洲的全新認識。
楊耘博士現任澳大利亞斯威本科技大學(Swinburne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終身正教授,歷任分管科研的副系主任和副院長。他研究興趣包括:軟件工程、云計算數據管理、云工作流、大數據及面向服務的計算等。出版3部專著,在國際期刊和會議上發表200余篇論文,被引用1500余次。其中約50篇被SCI收錄。楊教授在重要國際學術會議CloudCom 2009, GCC 2009, IEEE CSCWD 2007, APWeb 1998, APWeb 2007, QSIC 2005等任主席, 副主席或程序委員會主席,在國際頂級會議如ICSE、FSE等會議擔任程序委員會委員。分別在ISITAE 2007, APWeb 2003, SE 1997等作主題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