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 id="saeeq"><wbr id="saeeq"></wbr></u>
  • <s id="saeeq"><div id="saeeq"></div></s>
  • <u id="saeeq"></u>
  • <u id="saeeq"><noscript id="saeeq"></noscript></u>
  • <s id="saeeq"></s>
  • 推薦北京市科學技術獎候選項目公示

    文章來源:  |  發布時間:2015-04-03  |  【打印】 【關閉

      

    我單位推薦下列項目申報2015年度北京市科學技術獎,特進行公示。公示期: 2015 4 3 日至  2015 4 10 日,公示期內如對公示內容有異議,請您向中科院軟件所科技處反映。

    聯系人及聯系電話:李潔,010-62661022 

    附:公示內容

    (一)項目名稱:安全協議中的若干基礎問題研究 

    候選單位:中國科學院軟件研究所(1)、中國科學院信息工程研究所(2 

    候選人:馮登國(1)、鄧燚(2)、張振峰(3)、薛銳(4)、徐靜(5)、李紅達(6)、姚剛(7)、徐海霞(8)、周展飛(9)、呂克偉(10)、張文濤(11 

    項目簡介: 

    項目主要研究安全協議中的若干基礎問題,所屬科學技術領域為計算機信息技術。 

    安全協議是建立在密碼算法基礎之上的高互通協議,為計算機網絡和通信系統的安全需求提供直接的解決方案,是構建安全信息系統的基本要素。零知識證明作為基礎性的安全協議廣泛應用于密碼學的眾多分支,可證明安全性理論和形式化分析方法是安全協議的核心基礎研究方法,通過建立安全模型、以邏輯推理的形式化方法或基于計算復雜性的證明方法檢測或驗證協議的安全性。項目就安全協議的基礎理論進行了系統深入地研究,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1. 提出了原創性的實例依賴密碼學原子,證明了圖靈獎獲得者GoldwasserMicali等人提出的關于零知識證明的雙重可重置猜想,解決了一系列常數輪零知識論證系統的存在性問題,揭示了如何在零知識證明中節省真隨機數,對隨機數受限的密碼協議設計與分析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 

    2. 建立了無證書簽名協議的安全模型,提出了一般性構造理論和有效的設計方案,對若干無證書密碼提出了新的分析方法,揭示了密鑰替換攻擊的嚴重安全威脅。奠定了無證書簽名的理論基礎,解決了基于標識的簽名應用中的密鑰托管問題,所提出的安全模型被廣泛應用于無證書安全協議的研究中。 

    3. 發展了認證密鑰交換協議的可證明安全性理論,提出了具有公平屬性的認證密鑰交換思想和安全模型,給出了以并發簽名為基礎構件的設計方法;針對網絡用戶身份匿名保護的需求,提出了匿名認證密鑰交換協議的分析方法和設計理論,為隱私保護的密鑰交換提供了有效解決方案。 

    4. 在口令認證協議中引入了“弱計算不可分辨”概念,發展了口令認證協議的“弱偽隨機性”理論,給出了模塊化的口令認證協議設計與分析思想,提出了匿名口令認證協議和跨域口令認證協議的設計與分析新方法,基于該方法設計的匿名口令認證協議被ISO/IEC 20009-4采納為國際標準。 

    5. 提出了基于抽象狀態機的安全協議分析新方法,開發了安全協議分析軟件,研制了一套安全協議分析原型平臺和可信計算平臺測評系統,在國家重要部門得到應用。 

    研究成果在FOCSEUROCRYPTASIACRYPT等國際會議和期刊上發表論文100余篇,Google Scholar統計:被引用超過1500次,其中十篇代表性工作被引用逾650次,單篇最高被引用230次。多次得到國際著名專家學者的正面引用與評價,加州大學R.Ostrovsky評價“解決了非常有挑戰性的猜想”、布朗大學O.Paneth評價“解決了存在已久的公開問題”;被中國科協2009-2010《密碼學發展研究報告》列為代表性成果;完成的973課題在驗收時獲得了94.36的高分評價。 

    (二)項目名稱:筆式人機交互關鍵技術及應用 

    候選單位:中國科學院軟件研究所(1),鴻合科技有限公司(2),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3),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4 

    候選人:田豐(1),戴國忠(2),王宏安(3),邢修青(4),張毅(5),方中雄(6),崔麗英(7),朱以誠(8),張鳳軍(9),李俊鋒(10),王丹力(11),馬翠霞(12 

    項目簡介: 

    該項目屬于計算機信息技術領域。隨著信息化進程的推進,新型人機交互已逐漸在文化教育、醫療衛生等國民經濟重要行業發揮作用。本項目在國家863計劃、北京市科技計劃和國家自然學基金的支持下開展筆式人機交互關鍵技術研究及應用。項目的主要創新點有: 

    1)通過建立三維筆身運動模型,提出了一套基于刺激-反應相容性的交互狀態呈現及切換方法,突破傳統紙筆平面交互的約束,可應用在狀態切換、多參數輸入等重要的人機交互任務中; 

    2)基于認知科學理論,設計實現了手寫筆跡結構理解系列算法,解決了連續手寫中文文本識別、手繪概念圖理解、復雜手寫文本行提取等關鍵難題; 

    3)圍繞人機交互核心任務,設計實現了多尺度草圖交互技術、手繪對象智能操縱技術、融合音素的筆輸入技術等一系列筆式智能人機交互技術; 

    4)提出了以用戶為中心的筆式人機交互設計開發方法,建立了筆式人機交互軟件平臺,通過整合用戶能力、環境和社會活動上下文,可快速構建面向不用領域的筆式應用; 

    項目成果獲國家授權專利93項,其中發明專利24項,實用新型專利69項;制定國家標準3項;獲得軟件著作權46項;軟件產品登記6項;出版專著2部、譯著1部;在TPAMIIJHCSSIGCHI等國內外著名學術期刊會議上發表論文277篇。項目成果在教育、體育和醫療領域得到了成功應用。近三年直接經濟效益1.18億元,間接經濟效益7.61億元。 

     

  • <u id="saeeq"><wbr id="saeeq"></wbr></u>
  • <s id="saeeq"><div id="saeeq"></div></s>
  • <u id="saeeq"></u>
  • <u id="saeeq"><noscript id="saeeq"></noscript></u>
  • <s id="saeeq"></s>
  • 久久久综合香蕉尹人综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