瀾湄次區域蟲媒傳染病聯防聯控平臺V1.0實施初見成效
文章來源: | 發布時間:2019-01-28 | 【打印】 【關閉】
為積極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中國科學院軟件研究所牽頭并攜手相關單位,聯合瀾滄江—湄公河次區域內的5個國家的相關部門,在中國科學院重點部署項目課題的支持下,共同合作開發了“瀾湄次區域蟲媒傳染病聯防聯控平臺”。平臺研制工作從2015年11月開始,經過需求調研、系統研發、現場測試等階段,于2017年9月18日正式發布了“瀾湄次區域蟲媒傳染病聯防聯控平臺V1.0”版。
經過3年多的建設,形成了以區域衛生防控部門為業務指導,軟件所、中科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為信息技術支持,在國內云南省的縣級CDC和邊境口岸、鄉鎮級醫院監測和境外省、縣兩級醫院監測的聯防聯控體系。平臺已在我國與老撾、緬甸邊境基層衛生院部署發熱門診監測站點19個(其中老撾7個),在我國邊境的8個州縣形成蟲媒傳染病防線和覆蓋老撾北部5省的監測網絡,并實現按月、周生成監測報告。在邊境沿線部署伊蚊媒介調查點2227個;區域氣象站16個(老撾4個),為境內外培訓相關技術人員200余人次。已初步建成瀾湄次區域蟲媒傳染病聯防聯控數據中心,收集各類監測數據近20萬條,形成了包括蚊媒及傳染病監測、區域地理數據、區域氣象數據、遙感數據和區域社會人文等5大類15個主題數據的數據集,利用收集到的監測數據,進行智能化分析和預測預警,為區域蟲媒傳染病防控的科學決策提供了有力的支撐。
平臺V1.0版本的上線獲得了國內外相關機構的高度關注。項目組在2018年3月應邀參加了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舉辦的“瀾湄周”活動,期間,老撾衛生部疾控司彭沙瓦司長表示:“我們希望在全國推廣平臺,不只是在邊境區縣,而且不止控制瘧疾還有登革熱病。”2018年5月,衛健委國際合作司聶建剛副司長、云南省衛計委陸林副主任、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王健副書記一行到云南磨憨口岸考察和指導平臺實施;2018年9月,衛健委國合司、院科發局和軟件所共同在軟件所舉辦了“軟件創新科技助力健康絲綢之路‘兩學一做’聯學聯做活動”;2018年11月,國家衛健委應急辦許樹強主任到云南磨憨口岸考察和指導平臺實施;2018年11月,平臺科研人員與衛健委國合司同志受卡塔爾基金會邀請,參加了在多哈舉辦的第四屆世界健康創新峰會(WISH2018);2019年1月,項目組應邀參加了“中國-坦桑尼亞瘧疾防控示范項目研討會”并作特邀報告。
下一步,將聯合相關單位深入開展瀾湄區域蟲媒實驗室監測網絡建設,進一步開展蟲媒傳染病大數據分析與預測預警研究與開發工作,實現區域蟲媒傳染病及傳播媒介的智能化預測、預警;開展跨境協同疫情處置、智能化遠程病原識別等研究工作;擴大在老撾的監測站點部署范圍,并向瀾湄其他國家推廣,為打造“健康絲綢之路”起到技術引領和示范作用。
2019年1月 參加“中坦瘧疾研討會”并作特邀報告
2018年5月 衛健委國合司聶建剛副司長、國家CDC王健副書記、云南省衛計委陸林副主任一行在磨憨考察指導項目
2018年3月 “瀾湄周”活動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