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件所成果榮獲2019年度云南省科學技術獎
文章來源: | 發布時間:2020-07-10 | 【打印】 【關閉】
在2019年度云南省科技獎勵評選中,中國科學院軟件研究所參與完成的“云南及周邊國家邊境地區登革熱流行特征與防控關鍵技術研究及應用”項目獲云南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該項成果完成單位包括云南省寄生蟲病防治所、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生物學研究所、首都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中國科學院軟件研究所、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德宏傣族景波族自治州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臨滄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等單位,軟件所主要完成人為軟件發展研究部正高級工程師張鳳軍(排名第4)。
該項成果闡明了云南邊境地區登革熱流行規律,首次檢測發現外來蚊種埃及伊蚊攜帶登革病毒-1型,證實了埃及伊蚊作為主要媒介引起云南邊境七個縣市及相對應緬甸、老撾邊境地區DF暴發;首次發現了整合素β3作為病毒受體/共受體參與DENV-2進入,宿主細胞骨架分子和Rab分子參與DENV-2進入、細胞內運輸和釋放,并創建了DENV分泌分子模型和提出DENV分泌需要多種分子相互協同概念;創建瀾滄江-湄公河區域DF監測大數據庫,搭建了登革熱跨境聯防聯控防控平臺V1.0,建立了云南及周邊國家邊境地區現場登革病毒快速檢測、媒介快速調查和伊蚊布雷圖指數快速評價等關鍵技術,以及創建了云南省登革熱防控網格化防控模式、云南省登革熱跨境聯防聯控合作模式,制定了具有云南及周邊國家邊境地區特色的登革熱防控技術體系及系列方案。成果創建的關鍵技術在我國登革熱流行省份和周邊國家及時推廣應用,成效顯著。
為響應“一帶一路”倡議,在中國科學院科技促進發展局重點部署項目、國際合作局一帶一路暨發展中國家科技培訓班項目的大力支持下,軟件所自2016年起與云南省寄生蟲病防治所等單位聯合,利用信息 技術鞏固瀾湄次區域蟲媒傳染病跨境聯防聯控機制,建設完成了“瀾湄次區域蟲媒傳染病聯防聯控平臺V1.0”,取得實際成效并得到了老撾衛生部、國家衛健委等部門的關注。目前,項目團隊以該平臺為基礎,在科技部援外項目和外交部亞洲合作資金項目的支持下,推進成果在瀾湄周邊國家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