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科學”、“做科學”——帶你走進中科院軟件所科學探秘空間
文章來源: | 發布時間:2017-03-06 | 【打印】 【關閉】
中國科學院軟件研究所近年來在培養中學生科技創新能力方面取得了突出貢獻,在全市范圍內展開了眾多影響力廣泛的科技活動。
2015—2016年,中科院軟件所共參與開展了17門開放性實踐課程,完成上課人數達到2萬多人次。
2017年2月,軟件所正式成立“中科院軟件所科學探秘空間”,目的在于依托北京市教委初中生開放性科學實踐活動等中小學科教活動傳播科學知識,讓孩子們走進科學殿堂,感受科學的氛圍。
活動開展以來得到了北京市教委大力支持,2015年11月28日,北京市委常委、教工委書記茍仲文一行參觀了軟件所開設的初中生開放性科學實踐課程,并表示希望多讓孩子們走進科學殿堂,感受科學的氛圍,接觸前沿科技,增長科學知識。
北京市委常委、教工委書記茍仲文(左一)參觀科學實踐課程
我們致力于推動的項目活動有:
?1、開放實踐課
自2015年起,軟件所組建了由三名正高級教師、五名高級教師等在內的21名核心課研團隊,團隊成員包括研究員、副研究員、博士、碩士等一批科研力量。
觸屏交互
深度攝像機
電動平衡板
聲控燈
2、“雛鷹計劃”和“翱翔計劃”
軟件所作為歷年北京市教委“雛鷹計劃”和“翱翔計劃”計劃的參與評委單位,2014年開始培養“雛鷹計劃”學員,并將運動傳感器交互技術的探究與創新設計融入到中小學生創新教育中去,積極同中關村第二小學、北京市第八十中學等學校共同合作,開展課程培訓、自然人機交互技術相關主題建言、選題實踐等活動。
2015年至今軟件所已經培養了兩屆“翱翔計劃”的學員,使學生從消費者轉變為創造者。
?3、創意市集
2015年起,軟件所參與組織了首屆“小創意點燃大夢想”、“小創客鑄就大未來”為主題的北京市青少年創意市集暨小創客培育推進現場會。在“小創客培育推進現場會”頒獎典禮上,中國科學院軟件研究所、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刑事科學技術學院、北京市中醫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等四家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學等13所中小學校榮獲團體“特別組織獎”。
獲獎照片
創意展示
2016年12月13日,第二屆北京市青少年創意集市舉行,中科院軟件所和公安大學作為評審小組,對所有的參展的小創客作品進行聯合評審。北京市17個區縣的58所學校,137個作品參與展出及評選。此屆創意市集評選出優秀“小創客獎”,獲獎作品由中科院軟件所、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創新學院聯合頒發獲獎證書。
4、科技嘉年華
2016年4月12日,在北大附中科技嘉年華活動上,軟件所的實物交互、人體體態特征識別展示等項目吸引了眾多學生圍觀,激起了學生們的極大熱情。
該活動由中科院軟件所等相關院所、央企、知名院校帶來184個科普互動體驗項目,展示了科普的最新發展趨勢和成果,使得科普項目走進校園,為學生帶來獨特的科技體驗。活動還體現了國際化特色,邀請了美國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瑞士大學、英國皇家化學學會等20個國家及澳門、臺灣地區的37個科技組織,帶來了50個互動體驗項目。
海報展示
5、模擬政協
2017年1月6日,北京市中小學生“模擬政協”工作推進研討會暨中醫藥科學與文化教學化開發成果匯報會在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禮堂隆重召開。由北京市教委馬可處長主持,中科院軟件所操云甫書記、田豐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黨委書記羅京輝、北京市中醫管理局副局長羅增剛、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常繼文、昌平區人民政府副區長吳彬、北京市水利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張彤、北京市慈善協會常務副會長朱爾澄等參加。
我們還有......
小創客:致力于北京市青少年小創客培育推進,積極參與北京市青少年創意市集暨小創客培育推進活動。
智能鬧鐘
聯合實驗室:2015年,中科院軟件所人機交互技術與智能信息處理實驗室與北京市人大附中、八十中成立聯合實驗室。2015年 月,在北京市第八十中學望京校區,舉辦了八十中學與中科院軟件所、奇虎360公司聯合實驗室的授牌儀式。
成立聯合實驗室
我們的目標是:在創新人才培養的過程中,讓學生從消費者轉變為創造者。
創造力日益成為主動學習、實踐性學習的主旨。在全世界范圍內,越來越多不同學科的學生不再僅僅簡單消化和吸收教學內容,而是通過實踐和創造來學習,學校教學實踐的重心也正在發生轉變。
中國科學院軟件研究所的規范科研管理始終致力于推動教育科研創新,追求“科研實效”,堅持“科研興教”。歡迎廣大讀者朋友通過北京市初中生實踐活動管理服務平臺(網址http://kfsj.bjedu.cn/)報名參與中科院軟件所的科學實踐課程。
中科院軟件所科學探秘空間的公眾號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