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的記憶(二)——寫在紀念唐稚松院士逝世十周年之際
文章來源: | 發布時間:2018-07-24 | 【打印】 【關閉】
編者按:唐稚松(1925-2008)是中科院院士、我國著名的計算機科學家,為我國計算機科學和軟件事業貢獻出了畢生的精力。在唐稚松院士逝世十周年之際,刊登唐稚松院士的學生肖宇先生撰寫的一篇回憶文章,以紀念唐先生。
今年是我研究生導師中科院軟件所唐稚松院士逝世10周年。其實我是清華大學的注冊研究生被清華的導師林行良教授送給唐老師代培。我從1986到1989年底跟隨唐老師在他的XYZ研究組學習和工作。
最近講述清華和西南聯大的電影《無問西東》在電影特定的觀眾群里異常火爆。這是我少有的看到流淚的電影。唐老師就是當年考上了西南聯大并先后畢業于清華大學哲學系本科和數理邏輯研究生。唐老師除了在計算機軟件理論和工程領域的造詣之外,還著有詩集一冊。他英文功底好,演講出色,凸顯當年清華強調通識教育(liberal arts)的成果。
1972年尼克松總統訪華帶了當時美國幾位著名計算機科學家,與唐老師在內的中國科學家交流。美國科學家回去后在美國報紙上高度評價了當時中國的軟件理論研究,還特別提到了唐老師的名字。
80年代正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初期,唐老師多次出國訪問研究講學。我曾陪他到日本軟件工程年會做大會主題演講和演示。他主持的XYZ組無疑是對外交流的前沿。好幾位學成歸國的博士在我們組里工作。
組里當年有最先進的Sun工作站,許多人使用X Window編程,我們可以用UUCP通過日本香港兩個接口自由收發國際電子郵件,當時清華北大都做不到。我們也接待了許多唐老師請來的世界名校的頂級計算機科學家,聽他們做學術報告,當面求教最前沿的學術問題。
唐老師喜歡清華“甲所”招待所的居住環境,我經常跑腿幫助聯系接待外賓科學家。記得當年我還帶著后來當過卡耐基梅隆大學計算機系系主任的Jeannette Wing美國華裔女教授到清華地下食堂跳舞。這是很酷的一件事,Wing 教授當年剛剛30歲。
作為一名導師,唐老師真的把我們帶到了學科的最前沿。從他那里我們學會了什么叫aim high。
唐老師工作勤奮,幾乎每天熬夜。我們許多學生都繼承了他這一點。我每次到辦公室,二師兄林惠民都早我們之前第一個坐在那里,并堅持每天晚間在辦公室工作。林師兄后來能成為院士是跟他的勤奮分不開的。
唐老師一生淡泊名利,在我們大師兄當了軟件所所長時,他作為當年軟件所唯一的院士還拖著不好的身體住在高樓12層,高樓兩部電梯每天輪流開,輪到遠的一步電梯開,他下了電梯,還需要爬一層樓梯,走過長長的許多時候漆黑的過道,再下一層樓才能到家。我在那里吃過師母親手做的飯。有一次我說可以給院里寫封信幫您馬上解決。他堅決制止讓我不要給大師兄找麻煩,讓大師兄專心管理全所的工作。后來國家富裕了,唐老師也第一批搬進了院士樓。
唐老師在教育和研究上一直堅持開明開放的態度。他自己的課題雖然繁重需要工作人員,但仍然全力鼓勵學生出國學習深造。我們當年的課題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的同時,今天也有師兄弟擔任美國頂尖名校的教授。這些都體現了他人才培養的遠見卓識。
唐老師關愛學生可以體現在一件小事上。在某年六月三日,他一大早就急步小跑到辦公室,逐一告訴我們呆在所里不要出門。我第一次看到他的凝重和疑惑,看到他對國家對學生的擔憂。
跟唐老師多年,懂得了什么叫良師益友。我們除了談論學術,更談論了許多學術之外的人生,國家的發展包括院士選拔制度。今年科學院征集唐老師回憶文章,我在此寫個短文留念并轉發大師哥刊登的正式紀念文章,幫助大家了解唐老師的學術成就和精彩人生。
肖宇
2018年7月于美國亞特蘭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