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 id="saeeq"><wbr id="saeeq"></wbr></u>
  • <s id="saeeq"><div id="saeeq"></div></s>
  • <u id="saeeq"></u>
  • <u id="saeeq"><noscript id="saeeq"></noscript></u>
  • <s id="saeeq"></s>
  • 軟件所舉辦“軟件定義未來”公眾開放日

    文章來源:  |  發布時間:2019-05-22  |  【打印】 【關閉

      

      5月18日,中國科學院軟件研究所舉辦了以“軟件定義未來”為主題的公眾科學日活動。本次活動包括軟件博物館展廳參觀、軟件科技互動體驗、科普報告、軟件所最新學術成果展示等活動,吸引了來自北京十一龍樾實驗中學、山東萊蕪一中、北京工業大學、北京交通大學等學校的學生團體及其他社會觀眾近650名前來參觀。 

      計算機之父是誰?世界上第一位編譯軟件的程序員又是誰?英文“software”翻譯成中文為“軟件”是怎么得來的呢?早期的編程工具是什么樣子的…… 大家跟隨智能機器人“小博”及講解員們在軟件技術博物館找到了這些問題的答案。這是國內第一家以計算機軟件為主題的博物館,觀眾不僅了解了世界軟件發展史、中國軟件發展史、著名科學家在計算機軟件領域的突出貢獻和成就,還看到了中國老一輩計算機科學家親自編寫的軟件手稿,切身地感受到他們開拓創新的奮斗精神以及認真嚴謹的治學態度。 

      在軟件科技互動活動中,觀眾可以與智能機器人“小智”、“小德”零距離接觸,跟他們對話,讓他們做事情……,它們尤其受到了“小觀眾”的喜愛;通過計算機視覺技術,根據指令變換手勢,和小恐龍一起成功通關;體驗視覺情感計算技術,大家向計算機表達了真情實感,喜怒哀樂計算機都能讀懂;在增強現實技術活動中,大家在模擬仿真功能中自由探索數字電路的奧秘;同時,大家也體驗了虛擬仿真技術,在虛擬球場與虛擬人來場排球賽。 

      在科普報告環節,針對當下熱門的網絡空間安全與人機交互主題,分別舉行了兩場主題報告。可信計算與信息保障實驗室蘇璞睿研究員以“網絡空間安全形勢分析與思考”為題,帶領大家了解了當前網絡空間安全形勢以及應對策略與思路;人機交互技術與智能信息處理實驗室范向民副研究員以“智能人機交互新進展”為題,生動形象地與大家分享了用戶活動感知、身體機能感知、情緒感知和意圖感知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中國科學院公眾科學日是全國科技活動周的重要組成部分,本屆活動主題為“科技強國科普惠民”。通過此次活動,軟件研究所向社會公眾尤其是青少年兒童弘揚了科學精神,普及了軟件學科的基本知識,激發了他們對軟件科學的濃厚興趣,同時也感受到了軟件技術的奇妙魅力。 

    跟隨機器人“小博”了解博物館

      聆聽博物館講解 

    記錄下來“帶回家”

     

      軟件控制機械臂運動 

     

    與機器人交流互動 

    探討機器人關鍵硬件部件和軟件系統

      體驗增強現實技術,探索數字電路的奧秘 

     

      體驗視覺情感計算技術,向計算機表達情感 

      體驗計算機視覺技術,和小恐龍一起通關 

    蘇璞睿研究員作報告

    范向民研究員作報告

     

      聆聽科普報告 

      志愿者合影 

  • <u id="saeeq"><wbr id="saeeq"></wbr></u>
  • <s id="saeeq"><div id="saeeq"></div></s>
  • <u id="saeeq"></u>
  • <u id="saeeq"><noscript id="saeeq"></noscript></u>
  • <s id="saeeq"></s>
  • 久久久综合香蕉尹人综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