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件所博士生培養方案
文章來源: | 發布時間:2010-10-09 | 【打印】 【關閉】
中國科學院軟件研究所
攻讀博士學位研究生培養方案
(一級學科: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可授理學、工學學位)
(2010.6.10)
一、培養目標
1、較好地掌握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擁護黨的基本路線,熱愛祖國;遵紀守法,品行端正,身心健康,學風嚴謹;具有較強的事業心和奉獻精神,積極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服務。
2、在本學科掌握堅實寬廣的基礎理論和系統深入的專門知識,了解所從事研究領域的國內外發展動態。具有獨立從事科學研究和獨立擔負專門技術工作的能力,在科學或專門技術上做出創造性的成果。
3、至少掌握一門外國語,能熟練地閱讀本專業的外文資料,具有一定的寫作能力和進行國際學術交流的能力。
二、研究方向
1、計算機軟件與理論(081202)
1)網絡與并發實時系統的理論和方法;2)程序理論與方法;3)面向網格的計算理論;4)并行程序設計理論與方法;5)計算科學算法與軟件; 6)可信計算與基礎軟件;7)中文信息處理與信息檢索;8)軟件過程方法與技術;9) 經驗軟件工程;10) 軟件知識工程;11)互聯網軟件系統工程方法和技術;12)網絡理論和算法;13)程序語言設計與編譯技術;14)操作系統與虛擬化;15)數據庫與知識庫系統。16)網絡分布計算和軟件工程;
2、計算機應用技術(081203)
1)計算機圖形學;2)虛擬現實與可視化;3)人機交互技術;4)實時智能技術;5)信息處理與集成;6)網絡技術及應用;7)計算機網絡與多媒體技術。
3、 信息安全(081220)
1)網絡與系統安全;2)密碼學與安全協議。
三、學習年限
博士生的基本學習年限一般為3至4年,最長修讀年限(含休學)不得超過6年。
提前完成培養計劃達到畢業條件的優秀博士生,可以申請提前畢業,但需按軟件所提前畢業答辯的管理規定辦理初審手續之后,報研究生院批準。
確因客觀原因未能在4年內完成學習任務的,經研究生書面申請,導師及培養小組同意,研究生部審批通過后,方可延長學習時間,一般每次申請可延期半年或一年。
四、培養方式
采取課程學習、科研工作和論文工作相結合,并以科學研究工作為主的培養方式。著重培養博士生獨立從事科學研究和進行創造性研究工作的能力。
博士生的培養實行導師負責制。導師應全面關心和指導研究生的學業和成長。重點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1)制定博士生培養計劃,并督促檢查其實施;2)對博士生進行政治思想、學風、品德等方面的教育;3)指導和檢查博士生的課程學習、科學研究和學位論文工作;4)配合研究生部做好研究生的各項管理工作。
五、課程設置與學分
博士生所修總學分應不低于12學分,其中課程學習不低于7學分,必修環節5學分。課程設置及學分要求如下:
1、公共必修課(3學分):英語、政治理論。授課及考試由研究生院統一組織。博士生一般應在第一學期完成英語、政治理論課的學習與考核。
2、基礎理論課、專業課(4學分):由導師和研究生培養指導小組,根據研究生論文方向的需要,因題、因時、因人而異,指定教材和最新文獻,作為博士生基礎理論課、專業課的學習內容。
學習方式:基礎理論課學習可以采取指定教材,以自學、講授、討論班相結合的方式進行,部分基礎理論課可以課堂講授為主。專業課可采取閱讀本學科最新科研成果和發展動態的文獻,組織研討,參加學術活動等形式進行。
考試方式:可采取筆試、口試、寫讀書報告等方式進行。課堂講授為主的課程,由授課老師負責考試;其它課程的考試由導師及培養小組聘請三位具有研究員(或教授)以上職稱的專家組成考試委員會進行考核,考核成績采用百分制,考核成績及格者,可得相應的學分。考核完畢,考試委員會需填寫《博士學位課程考核登記表》,并交研究生部存檔。
根據博士生學位論文研究的需要,經導師和培養小組同意,博士生也可選修其他單位博士生的課程,所選課程應符合培養方案要求,考試成績合格,承認其學分。
基礎理論課和專業課的學習與考核,一般應在第四學期結束前完成。
3、補修課程
凡欠缺本學科碩士層次業務基礎知識的博士研究生(如:跨學科專業考入和以同等學力考入的博士生,以及基礎較差的博士生),一般應在導師指導下補修有關課程。補修的課程需進行考核,補修的課程記成績,并列入成績單,但不記入總學分。
六、必修環節
1、選題審核(2學分)
博士生應在導師的指導下,圍繞研究方向查閱文獻、深入調研,充分地了解本人主攻研究方向的歷史、現狀和發展趨勢,在此基礎上提出學位論文選題。選題應為學科前沿領域課題,或對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有重要意義。
一般情況下,博士生應在第三學期末完成學位論文選題報告,并按有關規定和程序參加培養小組組織的選題報告的審核。選題報告通過審核者,可記2學分。
2、中期考核(1學分)
一般在第五學期初,由所學位評定委員會按《中國科學院軟件研究所博士生中期考核辦法(試行)》(2006年)對博士生的論文工作情況統一進行中期考核。通過中期考核,充分了解博士生自開題后的論文工作進展情況,對博士生論文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給予及時的指導和幫助。對未通過中期考核的研究生,進行分流。通過中期考核者,可記1學分。
3、學術報告和社會實踐(2學分)
博士生應主動地關心和了解國內外本學科前沿的發展動向,在學期間,應至少聽取六次學術報告,并公開作一次學術報告。
博士生在完成科研課題的過程中,須根據導師要求完成一定工作量的助研工作,并應積極參加所里及研究生院組織的各類社會實踐活動,深入社會,做好社會調查工作,提交社會調查報告或提交專題評論。
博士生參加學術交流和社會實踐的情況需記錄在《研究生學術報告及社會實踐登記表》中,申請答辯前,由導師認可簽字后,提交研究生部備案,記2學分。
七、論文審核
學位論文工作是對研究生進行科學研究或擔負專門技術工作能力的全面訓練,是培養研究生創新能力,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重要環節。博士生應在導師的指導下,獨立完成學位論文。幾個人合作研究的項目,論文應分別撰寫,論文內容應側重于本人的研究工作,有關共同工作部分應加以說明。
博士生學位論文工作時間一般應不少于兩年時間。
博士生撰寫完學位論文,經導師認可后,需提交本部門研究生培養指導小組進行審核。根據培養小組的審核意見,進一步修改和完善學位論文,并確定如期還是延期答辯,以確保論文質量。論文審核一般應在博士生提交答辯申請的前一個月完成。
八、論文及科研成果要求
1、博士學位論文必須是一篇(或由一組論文組成)系統的、完整的學術論文,論文的撰寫符合《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研究生學位論文撰寫要求》。
2、博士學位論文應能表明作者確已掌握本學科堅實寬廣的基礎理論和系統深入的專門知識,具有獨立從事科學研究工作的能力,并在本學科或專門技術上做出了創造性的成果。
3、博士生一般應以第一作者(或除導師外的第一作者)的身份,在所學位評定委員會認定的學術期刊上至少發表(或已被接受待發表)兩篇學術論文,其中一篇在被SCI、EI收錄的刊物上。研究生發表與學位論文主要內容相關的學術論文署名時,應在署本單位的名稱之后,同時署名“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
九、論文評閱、答辯及學位授予
博士生學習期滿,達到了本所博士學位論文答辯資格規定,方可申請博士學位論文答辯與博士學位,具體辦法按《中國科學院軟件研究所學位授予暫行條例實施細則》辦理。
十、其它
本博士生培養方案經軟件所學位評定委員會審議通過,自2010年9月1日起執行,具體由軟件所學位評定委員會負責解釋。